【中国新闻网】首批国家集采的心脏支架,要解决哪些“心病”?( 二 )

  集采会不会限制临床选择?霍勇表示 , 不同生产企业、不同品牌的心脏支架在临床使用中70%到80%可相互替代 , 仅有少数不可替代的情况主要是由于支架直径与长度有特殊规格 。 目前主流品牌的规格均比较齐全 , 均能满足80%左右的临床常见情况 。

  上述两位专家均表示 , 高值医用耗材集采是挤掉价格虚高、促进医疗价格更加合理之举 , 同时也将引导行业和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 但集采策略中要注重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规律 , 扶植和鼓励企业创新发展 。

  不能“一降了之”:落地需多方合力 , 尽快落实激励机制

  国家医保局的数据显示 , 全国医用耗材市场规模3200亿元 , 其中高值耗材达1500亿元 。 毫无疑问 , 这是一个利益纠葛的巨量市场 。 被纳入首批国家集采的心脏支架 , 承载着怎样的使命 , 要解决哪些“心病”?

  安徽省是全国率先“破冰”高值医用耗材集采的试点地区之一 。 安徽省医疗保障局局长金维加说 , 相比药品集采 , 高值医用耗材集采的特殊之处在于 , 医用耗材本身无统一的行业标准和产品编码 , 一个医疗器械注册证下甚至存在成百上千的规格、型号产品 , 甚至出现“同物不同名”“同名不同物”的乱象 。 这些因素导致高值耗材采购时难以在产品之间比质比价 , 相关企业维护着自己的销售渠道 , 难以形成行业深度竞争 , 灰色利益链条难以斩断 。

  因此 , 心脏支架的国家集采并非只让价格“一降了之” , 而是意在建立创新的机制体制 , 合力优化医药市场营商环境 , 推动“三医联动”改革突破“坚冰” 。

  今年5月 , 国家医保局已指导天津牵头组织了京津冀及北方6省份的人工晶体联盟采购 , 为更大范围的耗材集采积累了经验 。 江苏、山西、福建、重庆、陕西等地也在同步积极跟进探索 。 从招采结果来看 , 一些地方的支架中选品种平均降价超过50% , 有的最高降价甚至近七成 。

  各地实践也形成一些改革共识 , 那就是集采“落地”需多方合力 , 尽快落实使用激励机制 。

  以山西省为例 , 该省将医疗机构一个年度内药物洗脱或涂层心脏支架70%的使用量作为约定采购量 , 进行带量采购 , 实现以量换价 , 采购周期为1年 。 同步采取医保基金预付政策 , 保证回款 , 降低企业成本;明确医保支付办法 , 建立“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的激励机制 。

  金维加说 , 心脏支架的国家集采 , 关键要做好“后半篇”文章 。 一方面要让医保、财政、卫健、市场监管、税务等部门在耗材生产、采购、使用、配送、付款和质量监督等全链条形成政策合力 , 破解企业负担过重的难题;另一方面应尽快落实结余留用等激励政策 , 以免出现“招而不用” , 以破解利益冲突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