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DN对话阿里云:开源与自研如何共处?( 三 )


作为创新的源泉 , 针对开源与闭源、开源与自研是否矛盾的问题 , 在阿里云看来很简单:
首先 , 开源与自研发不矛盾 。
因为 , 所谓自研:

  • 要掌握所有源代码;
  • 拥有修改每一行代码的能力;
  • 安全能力 。 即保证系统不受外来攻击干扰 , 保证客户的数据不被人窃取、客户的业务不会被中断 , 这就是自研的概念 。
在自主研发的同时 , 不断地将代码按照周期与大家共享 , 社区也因之而受益 。 从长期来看 , 自主研发和开源兼容是我们长期坚持的两只手 , 每一只手都不能放 , 如果放弃自研就放弃了自主的意义 , 若放弃了开源就放弃了产业的生态兼容性 。
在开源从最早弱版权时代 , 到现在的云原生迭代 , 陈绪表示 , 开源关键点在于标准 。 不同的厂商遵循相应的标准 , 客户就没有锁定的风险 , 可以不停地迁移 , 总是能找到最好的厂商 , 将自己的业务放上去 , 用最简单、最便捷、最经济的方式来运营自己的业务 。
中国开源商业化模式之路该如何走?
不过 , 比较遗憾的是 , 在开源与云原生等主流发展趋势下 , 目前 , 国内市场上暂没有一家完全基于开源来进行 IPO 的公司 , 那么对于中国开源商业化道路究竟该如何走?
虽然暂时还没有基于开源且 IPO 的企业 , 但已有很多公司正走在这条路上 。 其次 , 通过开源 , 很多中小创业型公司在与上市公司合作过程中提升了自己的估值 , 也提升了上市公司的估值 , 从一倍、两倍 , 甚至高达十倍 。 而想要建立中国的开源商业模式 , 或可以从四个方面来逐步实现:
  • 个人获利 。 这一点 , Linux 之父 Linus Torvalds 就是典型的通过开源而收获成功的案例 。
  • 公司获利 。 公司做一个事情并不需要从底下往上搭建一个系统 , 如你做的是上面的 10% , 下面的 90% 是公用的 , 公用部分不是你的优势也不是真正的获利点 , 你就可以基于社会的公共平台之上构建你的10% , 快速提高自己的迭代效率 , 公司发展也会更加从中受益 , 保证新的创新公司层出不穷 , 企业也是会受益的 。
  • 产业获利 。 产业中有公共的部分 , 如 Linux 操作系统 , 任何一家公司完成代码的编写都是难以想象的 , 而如今有了协同 , 就有了共同创新的平台 , 不用新造轮子 , 这是对产业的帮助 。
  • 对国家有重大战略意义 。 从没有变成有 , 从零开始变成基于一个平台之上的再创新 。 对此 , 陈绪表示 , 阿里云有一位技术负责人说过 , 阿里云做超算的目标不是建设世界上的最高峰 , 而是搭建一个青藏高原 , 阿里云希望客户在此上构建他们自己的珠穆朗玛峰 , 这对国家产业的提升、对国家科技实力的发展具有直接的助力 。
透过开源 , 我们目光所及之处或仅为冰山一角 , 更深层次的潜能仍需我们继续探索 , 开源之路 , 任重而道远 , 陈绪如是说 。
开源时代 , 云原生已至 , 企业、开发者需如何入局?
在云时代 , 陈绪表示 , 首先更多的人要真正意识到自己在这场游戏中所处的地位 , 因为无论你参加游戏与否 , 该场游戏都会往前推进 , 不参加的话就错失一次良机 , 甚至以至于在多年后回想起现在 , 会发出一声感叹:当时那么好的机会展示在我面前 , 为什么我不抓住!
其次 , 通过开源创新、前沿技术加持 , 阿里云围绕云计算、大数据等维度构造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 面向企业的开源创新 , 建议小型公司不要过于执着于基础性东西的研究 , 如底层架设网络、铺设物理硬件等 , 因为这些在规模化云计算到来之际 , 已由云计算相关公司完成了 。 除此之外 , 很多聚焦云的公司也结合了高端大规模容量存储 , 并配备了一些灾备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