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我国将全面实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结果纳入综合素质评价

:原题为_北京日报客户端|我国将全面实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结果纳入综合素质评价。
近日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 。 意见明确 , 我国将全面实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 , 将测评结果纳入初、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 同时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 , 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试点、纳入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计分科目 。
意见提出 , 到2022年 , 学校美育取得突破性进展 , 美育课程全面开齐开足 , 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显著 , 资源配置不断优化 , 评价体系逐步健全 , 管理机制更加完善 , 育人成效显著增强 , 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明显提升 。 到2035年 , 基本形成全覆盖、多样化、高质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学校美育体系 。
在课程设置上 , 学校美育课程以艺术课程为主体 , 主要包括音乐、美术、书法、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课程 。 学前教育阶段开展适合幼儿身心特点的艺术游戏活动 。 义务教育阶段丰富艺术课程内容 , 在开好音乐、美术、书法课程的基础上 , 逐步开设舞蹈、戏剧、影视等艺术课程 。 高中阶段开设多样化艺术课程 , 增加艺术课程的可选择性 。 职业教育将艺术课程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 , 强化实践 , 开设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的拓展性艺术课程 。 高等教育阶段开设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育为重点、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和艺术经典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公共艺术课程 。
在课程目标上 , 学前教育阶段培养幼儿拥有美好、善良心灵和懂得珍惜美好事物 。 义务教育阶段注重激发学生艺术兴趣和创新意识 , 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趣味、审美格调 , 帮助学生掌握1至2项艺术特长 。 高中阶段丰富审美体验 , 开阔人文视野 ,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文化观 。 职业教育强化艺术实践 , 培养具有审美修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 引导学生完善人格修养 , 增强文化创新意识 。 高等教育阶段强化学生文化主体意识 , 培养具有崇高审美追求、高尚人格修养的高素质人才 。
意见规定 , 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 。 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学校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 。 高等教育阶段将公共艺术课程与艺术实践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 , 实行学分制管理 , 学生修满公共艺术课程2个学分方能毕业 。 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将美学、艺术学课程纳入研究生教育公共课程体系 。 同时 , 逐步完善“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艺术审美体验+艺术专项特长”的教学模式 。
推进评价改革也被写入意见 。 各地要把中小学生学习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类课程以及参与学校组织的艺术实践活动情况纳入学业要求 , 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全面实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 , 将测评结果纳入初、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试点 , 纳入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计分科目 , 依据课程标准确定考试内容 , 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促进客观公正评价 。
【北京日报客户端|我国将全面实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结果纳入综合素质评价】另外 , 意见鼓励整合校内、校外资源开展美育实践活动 , 作为解决中小学课后“三点半”问题的有效途径和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重要载体 。 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每年组织学生现场参观1次美术馆、书法馆、博物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