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最后一代黄河纤夫告别贫困

新华社太原10月15日电题:最后一代黄河纤夫告别贫困
新华社采访人员吕梦琦、解园
曾当过20多年黄河纤夫的山西河曲农民李二不郎,现在每天都在黄河岸边散步 。这位享受低保的87岁老人,如今已不再为生计发愁 。
沿黄各省(区)多位扶贫干部和黄河文化学者说,随着国家扶贫政策将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人口全部纳入兜底保障范围,20世纪80年代初退出历史舞台的最后一代黄河纤夫已告别贫困 。
李二不郎生活的村子叫娘娘滩村,四周环水,是黄河上的一个“孤岛”,也曾是有名的“纤夫村” 。他说:“当年拉纤用的木船和绳子早已丢弃,但那些苦日子永远也忘不了 。”
在漫长的岁月中,跑船拉纤曾是一些沿黄地区最主要的运输方式 。尤其是从山西到宁夏,黄河两岸古渡码头众多,纤夫一刻不能缺少 。
“纤夫曾是黄河两岸贫穷的标志,也是时代发展的见证 。”正编纂《河曲民歌》的文化学者任俊文说,很多纤夫命丧黄河,一些地方至今仍保留着放河灯祭亡魂的习俗 。
不当纤夫后只能回家种几亩地,但李二不郎始终坚信,纤夫“改行”是一种进步 。过去,河曲县连马车都很少见 。现在,这个只有14万多人的小县城机动车数量已超过2万辆 。
长期研究黄河民俗的内蒙古土默特右旗文旅局副局长丁建军说:“黄河纤夫退出历史舞台不是没人愿意干了,而是实在用不上了 。”
统计数字显示,沿黄各省(区)公路通车里程最多的已突破30万公里,面积最小的宁夏也超过了3.5万公里 。一个个沿黄贫困县连接到全国大交通网中,迸发出蓬勃的发展活力 。
变化日新月异,但最后一代黄河纤夫都年事已高,兜底保障成了他们脱贫的主要选择 。
李二不郎说,他现在享受低保、养老金和高龄补贴,加起来一年近9000元,比当纤夫时高出很多 。
河曲县扶贫办主任许旺全说,摘帽不摘政策,今年全县生态扶贫预计产生劳务费1638万元,光伏扶贫收益有4000多万元,所有脱贫户都有帮扶办法 。
【国家|最后一代黄河纤夫告别贫困】如今,纤夫们曾拉船走过的黄河两岸也变成了另一番光景,一座座土窑洞被拆除复垦,一个个移民新村充满生机 。截至目前,仅山西就已建成1502个集中安置点,易地搬迁安置36.2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