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呼应《梁祝》,陈钢新作《情殇》把“长恨歌”变成“长爱歌”

:原题为_新民晚报|呼应《梁祝》,陈钢新作《情殇》把“长恨歌”变成“长爱歌”。
原来 , 当年昆剧大师俞振飞在人生低谷时遇到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作曲之一陈钢 , 后者挚爱昆剧 。 在俞振飞家里 , 年轻的陈钢握着他的手说:“俞伯伯 , 你要相信昆曲的美 , 将来我会把它和西洋乐曲相结合 , 谱出一部美好的作品来!”随即 , 他就在钢琴上弹奏了昆曲曲牌《皂罗袍》的旋律——这正是昆剧《牡丹亭·游园惊梦》里 , 杜丽娘唱的:“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 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的曲调 。 杜丽娘唱的是家中后院花团锦簇的美景 , 却没人欣赏的可惜可叹 。
新民晚报|呼应《梁祝》,陈钢新作《情殇》把“长恨歌”变成“长爱歌”
文章图片
图说:陈钢拿着《情殇》的总谱 官方图
不是“长恨”是“长爱”
《情殇》聚焦杨贵妃与唐明皇的故事 。 陈钢感慨道 , 这不是“长恨歌” , 而是“长爱歌” , 所以他思来想去把总谱封面的颜色调换成绿色 , “那是常青的颜色 , 爱是常青的 。 ”
今年是他在上音的第六十年 , 去年是《梁祝》首演50周年纪念 。 其实 , 他始终在思考是否要新创一部昆曲与交响乐融合的作品来呼应《梁祝》——而这部新作《情殇》的创作灵感在10年前就萌发:“《梁祝》的主题是破茧化蝶 。 如果开纪念音乐会就是鼓励我们还能上台走得动 , 那没啥意思 。 我还是要亮出破茧化蝶的作品来 。 ”
他看过一部美国清唱剧 , 仅有一位女高音在台上打电话给情人 , 言谈吟诵咏叹间回顾了跌宕起伏的爱情历程 。 他大受启发:我为何不能写一部杨贵妃一个人在马嵬坡前的清唱剧呢?她也能一个人一往情深地回顾爱的崇高与不易 。 “昆曲唱的是水磨腔 , 那磨得你的心呐……要表现爱情 , 非昆曲莫属 。 ”最近曹可凡做节目同时邀请了陈钢以及年轻一辈艺术家沈昳丽、黄蒙拉等 。 陈钢就想 , 大家难得有机会碰面 , 何不就把《情殇》给排演出来呢?于是 , 就有了仅唱三句“陛下”的沈昳丽、拉得一手好琴的黄蒙拉一起呈现陈钢的《情殇》 。
【新民晚报|呼应《梁祝》,陈钢新作《情殇》把“长恨歌”变成“长爱歌”】
新民晚报|呼应《梁祝》,陈钢新作《情殇》把“长恨歌”变成“长爱歌”
文章图片
图说:《情殇》找来了年轻艺术家合作
不只昆曲还有戏
陈钢今年85岁 , 忆起活到105岁的画家朱屺瞻:“他的长寿秘诀就是——夜里吃粥听评弹 。 ”《情殇》这部作品不仅仅有昆曲与交响乐的交融 , 还有锡剧 。 “开篇与收尾的两句‘两情若是久长时 , 岂在朝朝暮暮’ , 取的是锡剧的调子 。 那是我父亲生前经常吟唱的 , 待他去世后 , 我母亲也一直唱着这一曲 。 ”
沈昳丽原本预备了十八般武艺 , 包括服装都自己做好了 。 最后 , 他们反复打磨之际发现 , 只要单纯表现音乐的美就好了 , 否则戏曲身段等其他表演形式再好 , 也仿佛雕塑里“巴尔扎克的双手” 。 所以 , 最终沈昳丽只有三句唱词 , 就是不同情感起伏时对唐明皇的呼唤:“陛下!”在最终诀别时 , 喊出了“三郎!”最终 , 她会花尽全身力气敲响一面锣 , 收场 。 沈昳丽演完有一种想哭但是哭不出来的感觉 , 与指挥林大叶在后台拥抱时感觉到他背上的衬衫湿透 。 至此 , 大家才从作品中回到现实 。 陈钢表示:“那我就对得起《梁祝》了 , 我没重复 。 ”(新民晚报采访人员 朱光)
新民晚报|呼应《梁祝》,陈钢新作《情殇》把“长恨歌”变成“长爱歌”
文章图片
图说:陈钢
采访人员手记|不写“美人”只写“美”
写了祝英台、还写了王昭君 , 这次要上演杨贵妃——曾有人调侃:“陈老师 , 您是要写‘四大美人’系列?”陈钢正色道:“我不是写‘美人’ , 我是写‘美’与‘人’——一切艺术作品最终都通向音乐 , 一切艺术作品都是为了情、为了爱、为了美、为了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