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DNA研究:洞察欧亚东部大陆人群历史( 二 )

  中国4万年前田园洞人所代表的古东亚人群

  2017年 , 发掘自中国北京房山区周口店附近山洞里的一具男性骨骼化石(田园洞人)成功展开基因组范围捕获和测序 , 最终获得东亚地区最古老的人类基因组 。

  古基因组数据显示 , 该4万年前的田园洞人是古东亚人 , 已经呈现亚洲人的遗传特征 , 但却并没有直接后代延续至今 。 虽然4万年前的亚洲和欧洲人群已经分离 , 但有趣的是 , 地处东亚的田园洞人与远在比利时3.5万年前的古欧洲人(Goyet Q116-1个体)存在遗传联系 , 他们体内都残存着一种古老基因 。 这表明古欧洲人与古亚洲人之间在遗传上并不是简单决然地分开的 , 很可能有一种更古老的人群间接对田园洞人和Goyet Q116-1个体代表的古欧洲人共同产生了遗传影响 , 而这个古老人群可能是从尚未分化的古欧亚人群中的某一亚群演化而来 。

  西伯利亚3.16万年前Yana个体所代表的古北西伯利亚人群

  2019年 , 西伯利亚东北部一处文物丰富、海拔很高的亚纳河犀牛角遗址发现3.16万年前的两颗人类牙齿(Yana个体) , 通过基因组研究显示其代表了一种独特的群体——古北西伯利亚人群 。

  虽然地处西伯利亚东北部的极端环境 , Yana个体从遗传上却显示与欧亚西部人群有更近的联系 , 他们携有71%的欧洲人群祖源成分和29%的东亚人群祖源成分 , 这也揭示出约在3.9万年前欧亚东西部人群发生的重要分歧事件 。

  此外 , 古北西伯利亚人群显示与来自贝加尔湖地区的北欧亚人群(2.4万年前的Mal'ta个体和1.7万年前的Afontova Gora 2、3个体)有最紧密的遗传联系 , 可以说北欧亚人群就是古北西伯利亚人群的后裔 。 而北欧亚人群与美洲原住民也有着紧密的遗传联系 , 美洲原住民的祖先人群正是该后裔人群与东亚人群的基因混合人群 。 这些结果表明 , 古北西伯利亚人群的祖源成分曾广泛分布在西伯利亚的古代人群之中 , 并随着部分后裔人群的迁徙扩散到北美洲 , 大约在1.4-3.6万年前与分批迁徙到这里的东亚人群不断发生融合 , 形成美洲原住民的远古祖先;同时部分后裔人群在西伯利亚与分批迁徙而来的两支古东亚人群混杂而居 , 并发生基因交流以形成后期人群 。

  这些不同的人群及其祖源成分 , 突显出旧石器时代晚期生活在欧亚东部大陆人群的多样性 , 以及该时期人群迁徙与融合历史的复杂性 。

  2、新石器时代的欧亚东部大陆有过哪些现代人群?

  新石器时代 , 欧亚大陆东部也存在着各种有着不同遗传特征的祖先人群 , 主要包括古西伯利亚人群、东亚古北方人群、东亚古南方人群、两种不同的古老的亚洲人群及青藏高原人群等 , 他们的迁徙与融合使欧亚东部人群的遗传结构发生着巨大变化 , 并对后期人群产生遗传影响 。 古DNA证据让我们得以追踪这些人群的遗传演变与基因传承 。

  俄罗斯远东Kolyma1个体所代表的古西伯利亚人群

  古西伯利亚人群以俄罗斯远东地区杜凡尼亚尔遗址9800年前的Kolyma1个体为代表 , 主要含有亚洲人群成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