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后干部、网络“大V”深陷外债,受贿终被判刑

每经编辑 步静
75后干部、网络“大V”深陷外债,受贿终被判刑
文章图片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10月14日消息 , 2020年5月28日 , 浙江省开化县人民法院公开审理王郁松受贿一案 。 图为王郁松在羁押场所连线法庭接受庭审 。
2020年6月22日 , 由浙江省开化县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常山县委原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王郁松受贿案 , 经开化县人民法院审理作出一审公开宣判 , 被告人王郁松犯受贿罪 , 判处有期徒刑7年6个月 , 并处罚金40万元 , 对违法所得予以追缴 , 上缴国库 。 被告人王郁松当庭表示认罪认罚 。
作为一名75后干部 , 王郁松曾有一份亮眼的工作履历 。 但是 , 带着不纯洁的动机入党 , 为谋求职务升迁无所不用其极 , 对党纪国法的无知以及被高利贷套住后的疯狂 , 让他在泥潭中越陷越深 。

入党动机不纯 , 一心想着升官发财

1977年10月 , 王郁松出生在大别山区一个小山村里 。 王郁松说 , 家庭的贫困和父母的期盼 , 让他从小立志要通过奋斗来改变命运 , 并为之付出了很多努力 。 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 , 他的信念逐渐变成了要当大官光耀门楣、要升官发财过好日子的功利心 , 而不是成为国家栋梁 , 造福社会 。
带着这种功利心 , 2001年 , 王郁松考上某高校研究生后 , 为能比其他同学更有优势 , 在老家亲戚帮助下迅速补交了入党申请书和相关材料 , 直接成为入党积极分子 , 并成功入党 。
2004年 , 王郁松研究生毕业 , 进入了某中直单位机关工作 , 成为了一名党员干部 。 微博等网络社交平台兴起后 , 王郁松还一度成为在新浪及腾讯微博平台拥有数百万粉丝、有较大网络影响力的“大V” 。
虽然接受了党多年的教育培养 , 虽然成为了党员干部 , 虽然有了一定的影响力 , 但王郁松在入党前后甚至走上领导岗位后 , 却并没能沉下心来补课 , 没有认真学习党章党史、了解党的性质、宗旨 , 也没有思考自己身为党员干部能为党、国家和人民做些什么 。 “为当官而当官”“为有钱而当官”的想法在他脑海里疯狂滋长 。
“可以说 , 我入党的初心和动机很不纯洁 , 纯粹就是为了给自己铺路 。 我所做所想的 , 都是党能给我提供什么 , 我能从党那里获取什么利益 。 现在回想起来 , 真的非常后悔 。 ”王郁松忏悔说 。

欲念膨胀 , 想方设法跑官要官

在某中直单位机关工作近十年后 , 2013年王郁松到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挂职担任副区长 。 此后的几年间 , 他历任柯城区委常委、副区长 , 常山县委副书记 , 常山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等职 , 在地方担任领导职务 , 被组织委以重任 。
王郁松此时想的不是努力工作回报组织信任 , 而是在沾沾自喜中、在“青年才俊”的吹捧声中欲念膨胀——刚当上县委副书记 , 他就瞄准了县(市、区)长的职位 。
“为了争县长一职 , 我采取了各个方面的行动 , 但组织经过综合考量没有安排我担任县长 。 虽然我表面说服从组织安排 , 但内心觉得组织把本该属于我的岗位给了别人 。 ”王郁松说 。
王郁松口中的“各个方面的行动” , 不是努力工作造福一方百姓 , 而是一门心思地跑官要官 。 他错误地认为组织没有为其安排心仪的岗位 , 是“关系没跑到位” , 于是 , 更加卖力地继续跑官要官之路 。 他说:“只要我能够想到的办法 , 能够走的路 , 能够找的人 , 能够用的手段 , 我都想用上 , 无所不用其极 。 ”
在这种心态下 , 2016年到2018年期间 , 王郁松长时间处于“高速公路跑得多 , 乡村小道跑得少”的状态 。 他每个星期出门两三次跑关系 , 四处找人、找路子 , 哪怕要拐七八个弯的歪门邪道 , 哪怕只是别人的一句酒后吹嘘 , 他都会去试一试:“好歹有根针 , 大海里我也要去捞上一捞 。 ”
相较于对跑官要官的异常热衷 , 王郁松对待日常工作十分懈怠 , 把大量时间花在玩游戏上 , 不但在家时几乎是每天玩游戏到凌晨两三点钟 , 就连开会、上班也玩手机游戏 。 对各种警示教育以及上级领导、同事的善意提醒甚至批评 , 他都当成了耳边风 , 甚至大放厥词:“我走我的路 , 让他们无路可走 。 ”

钻进高利贷 , 越陷越深

王郁松如此急迫地谋求职务升迁 , 除了出于对地位和权力的渴望 , 其内心深处还隐藏着一个长期以来不为人知的秘密——从2013年开始 , 王郁松就背负了巨额外债 。
参加工作后 , 王郁松曾一度痴迷炒股 , 并试图在股市里以小博大赚大钱 。 但没有考虑过股市风险的他 , 在把自己的积蓄及妻子、老丈人提供的购房款等数百万元资金全部亏进股市后 , 铤而走险借起了高利贷 。
据公安机关调查 , 从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 , 王郁松以月息5%的利息向马某某借款250万元;2016年 , 无力偿还的王郁松与马某某协商通过“利滚利”方式偿还本息 。 原以为只需借款周转几个月的王郁松 , 在此后6年多时间里 , 共向马某某支付利息706万余元 , 仍无法一次性偿还本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