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兵部尚书熊文灿的功过之争( 二 )

  明崇祯十年(1637年) , 饥民起事日炽 , 阁臣杨嗣昌建“四正六隅”之策 , 不顾人民死活 , 增兵12万 , 增派兵饷白银280万两 , “以陕西、河南、湖广、江北为四正 , 四巡抚分剿而专防;以延绥、山西、山东、江南、江西、四川为六隅 , 六巡抚分防而协剿 。 是谓十面之网 。 而总督、总理二臣 , 随贼所向专征讨” , 剿办饥民 。 是年闰四月壬寅 , 以杨嗣昌荐 , 熊文灿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 , 总理南京(南直隶)、河南、山(西)、陕(西)、(四)川、湖(广诸省)军务 , 驻郧阳(湖北襄阳)讨贼” 。

  “明季士大夫问钱谷不知 , 问甲兵不知 。 ”熊文灿却是个能臣 。 他注意到 , 所谓“流贼”其实只是些铤而走险的饥民 。 老百姓吃不饱肚子 , 任你如何剿办 , 只会越剿越多 。 审时度势 , 他决定以招抚为主 , 剿办继之 , 成功招降了张献忠、罗汝才、李万庆、刘国能等一干“流寇” 。 不管这些人是真投降还是假投降 , 此举总算为被流动作战的农民军牵着鼻子团团转而疲于奔命的官军 , 为风雨飘摇的中央王朝 , 争得了喘息的时间和休整的机会 。 可是 , 由于当时的经济、政治等多方面原因 , 再加上崇祯皇帝本人刚愎自用与决策失误等 , 明王朝没能抓住这一线生机 。 崇祯十二年(1639年)五月乙丑 , 张献忠在谷城东山再起 , 群雄蜂起响应;秋七月壬申 , “左良玉讨张献忠 , 败绩于罗猴山 , 总兵官罗岱被执死之” 。 “败书闻 , 帝大惊 , 诏逮文灿 。 特旨命(杨)嗣昌督师……九月二十九日抵襄阳 , 入文灿军 , 文灿就逮” , 崇祯十三年(1640年)“冬十月癸丑 , 熊文灿弃市” 。

  功过因何模糊?《明史》对熊文灿研究不够 , 且莫说政绩、功过 , 就连他调动升迁情况 , 都未弄清楚 。 《明史》说 , 崇祯四年(1631年) , 明王朝派使团出使琉球 , 为新登基的新琉球国王加封 。 又说熊文灿以礼部郎中参与“出封琉球还 , 擢山东左参政” 。 事实上 , 其时熊文灿早已从礼部调出 , 由山东而山西 , 又山东 。 而且 , 早在崇祯元年就已在福建作封疆大吏 。


明末兵部尚书熊文灿的功过之争

----明末兵部尚书熊文灿的功过之争//----

泸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熊文灿故里”摩崖题刻 。 杨泽仲摄

注意到   籍贯歧说

  

  泸县云锦镇人 , 入籍永宁以谋科举  

  熊文灿籍贯 , 也有歧说 。 1998年 , 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泸县云锦山下清道光 五 年(1825年)摩崖题刻“熊文灿故里”为“泸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 叙永县部分业余文史爱好者认为 , 万历甲寅 , 熊文灿“衔命如闽”过永宁 , 撰《蓬莱桥记》言“便道旋里”;今日叙永城外熊公坡 , 传说旧为熊文灿公馆;清嘉庆《直隶叙永厅志·选举》、清光绪《叙永永宁厅县合志·选举》均载熊文灿为永宁人 。 于是他们致信泸州市文物局 , 要求撤销泸州市人民政府1998年公布泸县云锦山下道光五年摩崖题刻“熊文灿故里”为“泸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的文件 , 并宣布熊文灿是永宁(今叙永县)人 。

  此外 , 《明史》卷二百六十《熊文灿传》:“熊文灿 , 贵州永宁卫人 。 ”清顺治朝国子监祭酒吴伟业《绥寇纪略》:“熊文灿 , 黔之泸州人 。 ”清乾隆《广东通志》卷27《职官》:“总督熊文灿 , 贵州泸江州人 。 ”乾隆《福建通志》卷21《职官·总部》:“巡抚都御史……熊文灿 , 泸州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