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集中采购三批药 平均降价一半多

:原题为_人民日报|集中采购三批药 平均降价一半多。
国家组织药品集采成效显著 , 年节约539亿元
集中采购三批药 平均降价一半多
核心阅读
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走向常态化运行 , 让患者受益 。 截至目前 , 药品集采已开展三批 , 共涉及112个品种 , 平均降幅54% , 大大减轻患者费用负担;更多患者买得起药 , 药品的可及性大为提高;由于都是通过一致性评价质量认证的仿制药和原研药 , 患者用药质量也明显提高 。 同时 , 对行业生态改善、公立医院改革都有撬动作用 。
第三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产生的中选结果将于11月落地实施 。 截至目前 , 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已开展三批 , 共涉及112个品种 , 平均降幅54% 。
集采顺利推进
药品降价保质
上海市69岁的杨女士患有非小细胞肺癌 , 每个月定期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开药 。 去年3月20日之后 , 她常用的吉非替尼片(商品名易瑞沙)从每盒2280元降到547元 , 每月自付费用从2730元降到630元 , 这让杨女士异常惊喜 。
大幅降价的易瑞沙是进口原研药 , 多年来价格昂贵 。 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之后 , 该药价格大幅下降到全球最低 , 惠及大量买不起这种昂贵好药的患者 。
从“4+7”11个城市试点 , 到今年8月20日第三批药品集采中选结果出炉 , 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走向常态化运行 。 目前 , 集采工作顺利推进 。 “4+7”试点中 , 25个中选药品实际采购量达约定采购量的2.4倍 , 中选产品采购量占同通用名采购量的78%;截至今年8月底 , 2019年底全国扩围试点采购进度达约定采购量的1.8倍;除湖北推迟到6月外 , 其他省份均按时实施第二批集采中选结果 , 截至8月底 , 采购执行进度达74%;今年8月20日产生第三批集采中选结果 , 与当前同种药品最低采购价相比 , 中选药品平均降价53% , 中选结果将于11月落地实施 。
减轻用药负担 。 三批集采共112个品种 , 平均降幅54% 。 按约定采购量测算 , 每年费用从659亿元下降到120亿元 , 节约539亿元 。 按报销比例60%计算 , 可为患者节省216亿元 , 为医保基金节省323亿元 。 其中 , 治疗乙肝的替诺福韦酯和恩替卡韦两种药物年治疗费用从2015年的约2万元和9000元降低至70元左右 , 得到世界卫生组织高度评价 。
促进药品可及 。 近3000万例慢病乙肝患者中 , 规范治疗率仅11% 。 高血压患者约2.45亿例 , 血压控制率仅17% 。 大幅降价后 , 乙肝用药恩替卡韦11个试点城市销量从6800万片增加至2.07亿片 , 使用该药治疗的患者净增近2倍 。 高血压用药氨氯地平、厄贝沙坦、氯沙坦销量普遍增长1倍左右 , 患者用药可及性大幅提升 。
提高用药质量 。 “4+7”试点药品落地后 , 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快速投入临床 , 并迫使高价原研药降价促销 , 让以往有病而吃不起药的群众用上了高质量药品 。 试点地区群众使用过一致性评价仿制药和原研药等高质量药品的比例从50%提高到90%以上 , 明显提高了用药质量水平 。
增强保障水平 。 集采带动同病种药品价格全面下降 , 为各地探索门诊统筹、提高慢病重病报销比例腾挪出空间 , 有力支撑了创新药医保准入谈判工作 , 间接扩大用药保障范围 , 有力提高了保障水平 。
创新采购机制
挤出药价水分
这些成效归功于药品集中采购机制的重大创新 。
带量采购 , 招采合一 。 我国主要医药企业的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高达40% 。 在过去“量价脱钩、招采分离”采购方式下 , 低价中标药品由于没有所谓销售费用空间而导致“降价死” 。 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的核心就是以合同形式承诺在采购周期内完成约定采购量 , 通过以量换价、确保使用 , 明确药企市场预期 , 使其不必再为药品进医院而做各种营销工作 , 降低销售费用 , 真正挤掉药价虚高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