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皓峰|中国人的精气神 生于规矩终于规矩……

旧时人们以“格局虽小”内里却有时代的眉目形容鲁迅的杂文,或以时代抗争,在大阶级和大风范中失掉中国的自信力,又或以感应的神经从历史和革命中呼唤我们投身到另一个世界去观察 。他心怀世界,却被禁锢于时代 。
而今天我们同样以这个语境去看待当代文学的芸芸众生,真要找到鲁迅先生想找回的“中国人”,怕也只有徐皓峰的笔下还能撰写出惯性之外的人性江湖 。
2013年《一代宗师》上映期间,导演王家卫身体不适,大量的宣发部分落在了编剧徐皓峰身上,彼时徐皓峰还在为吕克贝松介绍来的一位外国演员教授八卦拳 。比起电影纪实后的武林生态风俗、主创轶事之外,徐皓峰口中反复提到中国人的样子,却也是他一路见证过来的 。
徐皓峰|中国人的精气神 生于规矩终于规矩……
本文插图
徐皓峰编剧作品《一代宗师》
“人们以新衣为礼,以精神饱满为礼,与人相对,亮着精神气,所以人间爽利 。”
徐皓峰的人和笔下的武侠作品,毫无疑问是有精气神的 。他说自己做不了混世者,称自己是成人世界中半生不熟的人 。
他写书,很有画面感,《刀背藏身》中,他写一口瓦缸既是一条命,裂了等于花开,花开的声音便是五指成拳从指缝传来的微声 。《大日坛城》中,他写人体的坐姿,说坐,不是给臀部找个依靠;坐,是让身体端正起来 。字字珠玑 。人性的收敛和克制更甚一招一式 。
【徐皓峰|中国人的精气神 生于规矩终于规矩……】《一代宗师》让徐皓峰走进大众视野前,他在北京电影学院上全校大课,讲的就是视听语言,座无虚席,据说楼道里都站满了人 。有学生把课堂上的徐皓峰形容为一尊“佛”,永远是我自岿然不动的姿势,关上灯,投影仪放着电影,他一帧一帧拉片子讲解,烟头明灭标识他坐的位置 。
他拍武侠片,有一套自己坚持的动作美学,没有飞檐走壁,没有上天入地,只有闪转挪腾间拳法、掌法以及功力的对决 。行和意上都带着礼节和规矩的武林 。这也是他为李仲轩整理的那本《逝去的武林》其中的真谛:“武林高手”的确存在过,但不飞檐走壁 。
徐皓峰|中国人的精气神 生于规矩终于规矩……
本文插图
徐皓峰现场武术指导
很多人说,徐皓峰的武侠片是可以开宗立派的,他讲严肃的东西,也讲过去的真事 。港片的侠客们时常相互逗趣,大多像我们印象中黄飞鸿那样嬉皮笑脸,要么扮作混小子拉帮结派,要么偷看女孩洗澡还拉扯人家坐在自己腿上 。
但是中国传统的习武之人都不推崇暴政,他们希望跟你喝一杯茶,说出讲理的话,把你折服,把事情办了,而不是大家脱了衣服靠武力解决问题,毕竟中国传统的为人处世方法是不撕破脸皮的,因为这个社会不推崇暴力,不推崇占别人的便宜,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就必须有一个人情的体系,在不使用暴力的情况下解决事情 。
他的电影,虽故事不同,但内里都是“身份的焦虑”“知识和爱欲” 。12年出版的影评集《刀与星辰》中,他不动声色地扔出这么一句:“武侠片是中国唯一的类型片 。”连个疑问语气都不用,直接给予结论 。作为中国独特的类型,武侠片处理的焦虑应该是“礼崩乐坏”,即文明的消亡 。
徐皓峰|中国人的精气神 生于规矩终于规矩……
本文插图
徐皓峰导演作品《倭寇的踪迹》
《倭寇的踪迹》以戚家倭刀渐渐失传,为倭刀正名展开序幕,讲所有人的烦恼、执念和心魔 。戚家刀法的确走偏锋,实用为主,以弱胜强,攻心理战,但守礼 。动荡的武林中,礼是深根于江湖人心中的底,修养,德行,教养,正道的声讨下,存心的人可以借礼之名壮大私心,好人会牺牲自己成全别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