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海外版|作家 出版家李致谈家风:勤修德业 世守书香

:原题为_人民日报海外版|作家 出版家李致谈家风:勤修德业 世守书香。
李致在书房 , 桌上摆放着巴金塑像 。刘路摄
“读书的时候用功读书 , 玩耍的时候放心玩耍 , 说话要说真话 , 做人得做好人 。 ”这几句大家熟悉的话 , 是巴金先生在他的侄儿李致11岁时为他写下的 。 如今 , 耄耋之年的作家、出版家李致在谈到这四句话时说:“这几句话的核心意思 , 就是‘讲真话 , 做好人’ , 这是巴老一生的写照 , 也是我个人一生的追求 。 ”
近日 , 笔者专访李致 , 听他娓娓道来李氏家风故事 。
【人民日报海外版|作家 出版家李致谈家风:勤修德业 世守书香】世守书香的李氏家族
李致住在成都市一栋普通的居民公寓中 。 这位担任过四川人民出版社总编辑、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四川省文联主席的老人 , 思路敏捷 , 声音洪亮 , 语言朴实又乐观风趣 , 在与他交谈时 , 常常会忘记他已是91岁高龄 。 历经沧桑 , 他的眼里依然有着孩童般的天真与热情 。
在与笔者的交流中 , 李致首先回忆起李氏家族自东向西的迁徙史 。 李氏祖籍浙江嘉兴 , 先祖李文熙在清嘉庆年间入川 , 先后任射洪县巡检、屏山县巡检等职 。 李致说:“李氏家族迁徙至四川已有200年 。 我的曾祖父李镛定下了‘道尧国治、家庆泽长、勤修德业、世守书香’16个字 , 作为后代取名的依据 。 这16字所传递的精神 , 李家世代遵守 , ‘勤修德业、世守书香’可以视为李家家风 。 ”
李氏家族中 , 不少人都埋首书斋 , 从事文字工作 。 巴金(李尧棠)是著名作家、编辑家 , 巴金的二哥李尧林是教育家兼翻译家 , 巴金的弟弟李采臣是出版家 , 李济生是编辑家 , 巴金的女儿李小林是《收获》杂志主编 , 儿子李晓棠则是作家 。 李致也是一位作家、出版家 , 他的一子一女虽然选择了工科专业 , 但对文学都有浓厚的兴趣 , 儿子李斧还以李治墨为笔名出版了《巴金家族史考略》一书 。
巴金对李致影响至深
李致的父亲李尧枚生活在一个大家庭中 , 共有兄弟姊妹9人 。 大哥李尧枚因与三弟李尧林、四弟李尧棠(巴金)年龄较接近 , 所以关系更为密切 。 巴金曾说:“我们三兄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 就是愿意多为别人着想 , 做出自己的奉献 。 ”李尧枚为人宽厚 , 家中亲友发生矛盾 , 都愿意请他调解 。 他不幸早逝后 , 三弟李尧林挑起了全家的重担 , 为了担负一大家人的生活费用 , 自己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 。 李尧林因病去世后 , 巴金自1942年开始担负李致一家的生活费用 , 并资助李致与李致的四姐读书 。 巴金十分关心李致的成长 , 常与李致谈心 , 并寄送大量书籍 , 故而在为人处世上 , 李致受巴金影响最深 。
对于巴金“讲真话”的告诫 , 李致有自己的理解:“真话不等于真理 , 但只有讲真话的人才能追求到真理 , 讲假话的人永远与真理绝缘 。 ”在对后辈的教育中 , 李致也强调诚实的品格 。 他说:“我的外孙小时候都知道 , 如果犯了错误 , 只要诚实面对 , 就可以减免处分 。 ”
李致向笔者回忆 , 巴金非常自律 , 时时自我反省 。 他曾认真地对李致说:“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文学工作者 , 读者是我的衣食父母 , 是他们养活了我 。 读者给我的荣誉太多 , 受之有愧 。 我要以实际行动做到言行一致 , 一不自私 , 二不爱钱 , 不做欺世盗名的骗子 。 ”基于这个考虑 , 巴金不赞成恢复故居 , 不愿设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文学奖 , 也不肯单独出版个人日记 。
在李致家中 , 笔者看到一幅字:“人各有志 , 最要紧的是做人 。 ”这是1997年李致去杭州看望巴金时 , 巴老给李致的一句赠言 。 李致请人书写装裱后 , 将这句赠言挂在书房 , 以便时时提醒和鞭策自己 。
李致是巴金的知己
巴金对李致影响深刻 , 李致也是巴金思想上的知己 。 巴金一生中写给李致的信多达300余封 , 现在仍存200余封 。 两人见面“互相抢着说话” , 经常促膝长谈至深夜 。 在那么多晚辈中 , 为何李致较受巴老“偏爱”?李致对笔者说:“也许是因为我与巴金的价值观一致 , 比较能够理解巴金 。 在巴金晚年的家信中 , 他也提到了这一点 。 ”巴金甚至想邀请李致成为他的编辑助手 , 但因李致工作太忙而作罢 。 李致著有多部关于巴金的传记作品 , 如《巴金教我做人》《四爸巴金》《我与巴金》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