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报|英雄只解沙场勇——抗美援朝老兵孙景坤纪事(上)

:原题为_解放军报|英雄只解沙场勇——抗美援朝老兵孙景坤纪事(上)。
解放军报|英雄只解沙场勇——抗美援朝老兵孙景坤纪事(上)
文章图片
上图:孙景坤(左三)为官兵讲述志愿军的战斗故事 。 吴 琼摄
云横半岛起危澜 , 万里征程未解鞍 。
鸭绿江边鼙鼓急 , 长津湖畔旆旌寒 。
丈夫许国心长系 , 烈士操戈血已干 。
永忆峥嵘桥首望 , 硝烟散尽酹平安 。
“雄赳赳 , 气昂昂 , 跨过鸭绿江……”
深秋 , 傍晚 , 辽宁省丹东市鸭绿江断桥旁边的广场上 , 一群市民身着志愿军服装整齐列队 , 唱起嘹亮的志愿军战歌 。
此刻 , 在相距数十公里外的辽宁省丹东市光荣院 , 96岁的抗美援朝老英雄孙景坤静静地躺在床上 。 虽然听不见广场上的战歌 , 但那些铿锵的旋律他再熟悉不过 。 对于老英雄来说 , 每一首战歌 , 都是一段气壮山河的往事 。
70年前 , 当美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朝鲜战争、把战火烧至鸭绿江畔的时候 , 那些转战南北、征尘未洗的勇敢将士 , 胸中奔涌着保家卫国的激情 , 跨过鸭绿江 , 开赴朝鲜战场 , 与朝鲜人民并肩奋战 。
那是一次奋不顾身的跨越 。
那是一场舍生忘死的冲锋 。
南征北战 , “每块伤疤都是勋章”
1948年1月 , 辽宁省安东市(今丹东市)一户农家小院里 , 传出一阵锣鼓和鞭炮声——村农会副主任孙景坤与当地一位农家姑娘 , 正被人们簇拥着举行婚礼 。
【解放军报|英雄只解沙场勇——抗美援朝老兵孙景坤纪事(上)】分了地 , 娶了媳妇 , 孙景坤开始了新生活 。 然而 , 村里人并不知道 , 孙景坤和妻子在婚前已有约定:“结了婚就去参军 , 保卫幸福生活 。 ”
新婚不到一周 , 孙景坤打起背包 , 告别亲人 , 踏上从军路 , 成为东北人民解放军第3纵队8师24团7连(1948年11月改称第40军119师357团7连)的一名机枪手 , 由此开始了戎马生涯 。
参军不到1个月 , 孙景坤就随部队参加解放四平战役 。 初上战场 , 他真实地感受到了什么叫枪林弹雨 , “没开火时很害怕 , 等真正打起来 , 反而不知道害怕了” 。
孙景坤是在战斗中成长起来的 。 1948年9月 , 攻克义县战斗打响 , 敌人的子弹刮风般扑向机枪手孙景坤 。 激烈的战斗中 , “一块炮弹皮钻进小腿 , 一直没取出来” 。 此役 , 孙景坤荣立二等功 。
孙景坤作战勇猛 , 数次挂彩 。 打锦州负伤、打黑山阻击战负伤、打唐山负伤、渡江战役时负伤……“轻伤不下火线;如果是重伤 , 就跟着团部的大车 , 走到哪拉到哪 。 ”最危险的一次 , 子弹贴着他的后脑勺飞过 , 万幸的是 , 只是擦伤 。 “手一摸 , 全是血 。 ”
随后 , 孙景坤随部队南下 , 飞渡长江天险 , 突破湘粤防线 , 会歼桂系兵团 , 途经9省 , 直捣天涯海角 。 战火中 , 孙景坤光荣入党 。
解放海南岛的战斗让孙景坤记忆犹深 。 1950年4月 , 119师官兵乘木船冒着敌人火力 , 渡海向海南岛方向进发 。 敌舰发射的炮弹和敌机投下的炸弹不断在船队中爆炸 。 一时间 , 血染海面 。 接近登陆点时 , 孙景坤所乘小船被炸弹掀翻 , 瞬间解体 。 危急时刻 , 他抓住一块木板 , 拼命游上岸 。 回头一看 , 一个排的战友只剩下12个人 。
从东北打到海南岛 , 一路征战 , 一身落下20多处伤疤 。 对于孙景坤 , “每块伤疤都是勋章” , 都是戎马生涯的一段记忆 。
三过鸭绿江 , “死也要死在前线”
“保和平 , 卫祖国 , 就是保家乡……”对于孙景坤 , 志愿军战歌这句歌词有着特殊的意义 。
1924年 , 孙景坤出生在今辽宁省丹东市元宝区金山镇山城村 , 紧挨着鸭绿江 。
1950年6月 , 朝鲜战争爆发 。 孙景坤所在的119师接到命令 , 将士们急赴丹东 , 投入抗美援朝出国作战前的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