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许多朋友看过战争电影《长津湖》之后有一种感受 , 那就是前半段的战争渲染、故事推进确实非常有大片的感觉 , 节奏也非常明快紧凑 , 令人大呼过瘾;但是这部电影最后的结尾却十分仓促 , 令人多少有点“没演完”的感觉 , 有些意犹未尽 。 其实出现这种感觉是很正常的 , 因为该电影还有下半部《水门桥》 , 预计明年才会上映 , 长津湖战役此时还没有真正打完 , 故事没发展到高潮 , 近3个小时的影片也就暂时无法给出一个完美的结局 。
我们现在看到的电影 , 只是上半部 。 志愿军虽然歼灭了敌人的北极熊团 , 但真正的战役目标当然不是以一个15万人的主力大兵团去消灭敌人的一个团 , 而是要吃掉对方的王牌陆战一师 。 陆战一师有两万多人 , 此时敌人第十军已经意识到被志愿军包围 , 开始酝酿大规模远距离撤退 。 志愿军需要截断水门桥 , 才能防止敌人向南撤走 。
在真实历史当中 , 水门桥3次被我军炸毁 , 但美军依靠快速的补给和修复能力 , 最终通过这座大桥实现撤退 。 最后美军修桥的材料竟然是从日本空运过来的 , 可见对手的后勤补给能力有多么强悍 , 效率极高 。 美军第十军主力部队基本被保存了下来 , 成建制撤到了朝鲜半岛南方 , 而我军则付出巨大伤亡代价 , 成功将美军赶过了三八线 。 客观而言此战双方各有得失 , 长津湖战役到这里才真正结束 。
而在这部电影的下半部《水门桥》中 , 悲壮的场面和遗憾很可能要远远超过上半部 。 因为这部电影的编剧是兰晓龙先生 , 兰晓龙是多年前火爆荧屏的《士兵突击》电视剧的编剧 , 该剧与电影是有超时空呼应的 。 第七穿插连就是士兵突击里面的钢七连 , 在电视剧中有过明确的介绍 , 抗美援朝战争时七连只剩下三个人 , 有一百多人阵亡 , 后来在三个年轻人身上重建了这个英雄的连队 。 而在《长津湖》电影上半部中 , 七连的损失还没有达到那种惨烈程度 , 大部分官兵尚存 。
在电影的上半部中 , 有几处情节与《士兵突击》的剧情相吻合 。 比如伍万里的入连仪式 , 过程和《士兵突击》许三多入连有诸多相近之处 。 同样是由两位前辈讲连史、怀念先烈、报出战士序号 。 这种情怀因素也是电影成功的一部分 , 吸引了大批观众和军迷、历史爱好者 。 《士兵突击》和《我的团长我的团》口碑都很好 , 均为兰晓龙担任编剧 , 观众们对《长津湖》和《水门桥》的期待 , 一定程度上也来源于此 , 是对优秀专业人士的信任 。
在下半部电影中 , 新兵伍万里很有可能幸存下来 , 因为七连就是在“平均年龄不到二十岁的三个年轻人”身上重建的 , 伍万里这时候只有十九岁 , 又是三兄弟当中最小的 , 从逻辑上讲应该不会阵亡 。 而作为连长的伍千里 , 则大概率是要牺牲在下半部电影当中的 。 在整个长津湖战役中 , 我军虽有歼灭敌人北极熊团的振奋一幕 , 但留下更多的则是悲壮场面 。 因为志愿军此战自身伤亡超过五万 , 是抗美援朝单次战役损失的最高峰 。
当然 , 其中大部分损失是非战斗减员 , 即冻死冻伤 。 真正在战场上激战后伤亡的志愿军官兵 , 有一万余人 。 这是一场名副其实的惨胜 , 有人说长津湖战役的战损比如此失调 , 怎么能说是我军获胜了呢?因为我方成功将美军赶到了三八线以南 , 扭转了朝鲜半岛的局势 , 并且从此以后双方的阵线都相对稳固 , 在三八线附近争夺和对峙 。 长津湖战役作为第二次战役的东线部分 , 发挥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 。
【鹿晗|电影《长津湖》场面宏大,为何最后却给人一种“没演完”的感觉?】
也正因如此 , 可以预见的是在下半部《水门桥》当中 , 惨烈伤亡的场面将会大量出现 , 而把电影分成两部分 , 用后半部重点描绘这一情节 , 也可以看出电影对史实的尊重 。 事实上《水门桥》肯定不是单独拍摄的 , 电影的两部分应为同一时间拍摄完成 , 下半部正在后期制作、剪辑阶段 , 预计将在2022年上映 。 整个电影的制作精良程度和投入力度 , 堪比多年前八一厂的名作《大决战》系列 , 确实值得称赞 。
- 如梦的旅行|《学习强国》等媒体推荐老狼赵旭《如梦的旅行》原创音乐
- 杨幂|林志玲讨薪400万,《极限挑战》4年前通告费,至今没有收到
- 欢乐喜剧人|《爸爸去哪儿》播出8年,9位小女娃变化大,有人来到变美尴尬期
- 综艺节目|《快本》恢复录制,图书馆拍摄惹争议,主持阵容不变,丁程鑫退出
- 快乐大本营|《跑男》已经收官,秦霄贤裤子被粘掉,白鹿对秦霄贤行大礼
- 秦霄贤|笑到捶床!秦霄贤魏大勋白鹿,亲手将《跑男》送上综艺霸屏榜第一
- 琥珀青龙|再看《琅琊榜》:才懂梅长苏拼死也要去天牢见谢玉的真实隐情
- 电锯惊魂|《红海行动》国产扬眉吐气之作!
- 斯嘉丽|超详细解析《乱世佳人》服饰:从服装变化看斯嘉丽的7个人生阶段
- 扬名立万|秦霄贤新电影上映,票房喜人观众怀疑“强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