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生活|2020消费金融「悲喜录」( 二 )


根据艾瑞咨询最新发布的《2017消费金融洞察报告》显示 , 短短4年 , 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交易规模从60亿猛增到4367.1亿 。 从2013年到2016年 , 互联网消费金融交易规模实现了70倍爆发式增长 , 年复合增长率达317% 。
这场大繁荣催生了一批依赖消费金融业务及利润的金融科技公司 , 也成为它们日后上市的重要助力 。
但繁荣之下的弊病就是 , 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到这个市场 , 希望从中分得一杯羹 。
当家家都在放贷款的时候 , 行业拐点也就临近了 。 华泰证券报告显示 , 2017年成为中国消费贷款市场增长的一个拐点 , 市场同比增速从疯狂的60%降低至2018年的不足20% , 到2019年增速则只有10%左右 。
ZAKER生活|2020消费金融「悲喜录」
文章图片
伴随市场拐点出现的是监管的强力介入 。 从2017年开始对于现金贷的整治 , 到对于借贷场景、用途、流向的进一步规范 , 再到对P2P行业的彻底出清 , 都使得消费金融市场处于持续的动荡之中 。
不仅如此 , 监管整治还不断细化到消费金融产业链上的各类机构和各个环节 , 包括信息采集、大数据风控、催收、联合贷款模式都经历了严厉的整治 , 机构的展业方式和收入结构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
由此带来的结果是:共债风险、政策风险持续攀升 , 各类金融机构不断收紧放贷策略 , 消费信贷市场增速进一步放缓 。
关于这一点 , 从信用卡的数据变化上便可见一斑 。 自2018年初以来 , 我国信用卡贷款增速持续下降 , 由2018年一季度的35.8%下滑至2020年一季度的4.0% 。
ZAKER生活|2020消费金融「悲喜录」
文章图片
天风证券在《我国信用卡业务还有多大的发展空间?》报告中直言 , 随着过去十余年高速发展 , 信用卡业务竞争已十分激烈 , 且存量信用卡贷款规模较大 , 增速明显下滑 。 「国内信用卡业务已告别黄金时代」 。
3
不过 , 现在随着新一波巨头进场 , 以及疫情后市场需求的复苏 , 消费金融必然会迎来一波新的变局 。
就以消费金融公司来看 , 目前已获批开业的27家中 , 19家消费金融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为银行(另有3家参股) , 其中有13家为城商行 。 但是从近两年获批的消费金融公司来看 , 股东结构和主发起方有了明显的变化 。
其中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 , 互联网和科技公司格外活跃 , 除了蚂蚁消费金融之外 , 此前度小满、携程、新浪等互联网巨头皆以参股消费金融公司 , 最新获批的几家中也可以看到唯品会、二三四五等互联网公司的身影 。
这种变化同样与市场竞争环境、业务模式的迭代有关——自身拥有流量、场景的机构在消费金融市场上变得愈发抢手和强势 。
尤其是在疫情冲击之下 , 2020年1-7月 , 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例已达到25% , 若考虑网上服务商品零售额 , 则网上零售额占比有望达到30% 。 由此带来的消费信贷线上化趋势只会加速向前 。
可以看到 , 过去倚重线下渠道的消费金融公司 , 受到疫情的冲击以及业务业务收缩的趋势更为剧烈 。 最典型的就是第一批消费金融公司中的捷信 , 曾经消费金融市场上的王者 , 最终也难敌大环境的变迁 。
根据「捷赢2020年第三期个人消费贷款资产支持证券」说明书披露的信息 , 截至2020年3月末的第一季度 , 捷信消费金融实现营收41.57亿元;净利润0.3亿元 , 同比2019年第一季度的2.93亿元骤降89.76% 。
所以 , 在消费金融的「上半场」 , 谁线上化程度高 , 谁就获得更好一些 。 比如 , 一直以线上业务为主的招联消费金融在所有披露了上半年业绩的公司中保持领先 , 实现营收60亿 , 同比增长30.76% , 实现净利率5.78亿元 。
但到了「下半场」 , 大家都以线上为主 , 流量的重要地位再次凸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