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客户端青海频道|我国在青藏高原创新举措 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

:原题为_人民日报客户端青海频道|我国在青藏高原创新举措 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
小熊猫慵懒地爬在树边 , 微微探出头和自己的同伴玩捉迷藏游戏 , 另一只熊猫低头啃着竹子 。 青海省西宁市行知小学2年级学生赵博宇把这有趣的一幕用画笔记录了下来 。
29日 , 2020年青海省“第二十九届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启动仪式在青藏高原野生动物园举行 。 赵博宇和其他300多名学生一起在现场参观野生动物 , 在专业人员介绍下 , 孩子们接受了一次现场版自然教育 。
“全民参与 , 社会共享 。 我们希望用这样的方式 , 让孩子们从小在心中种下一颗热爱自然的种子 。 ”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处处长蔡平说 。
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 也是最早加入《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国家之一 。 多年来 , 中国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 积极参与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 , 为共谋全球生态文明之路、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 。
位于青藏高原东部的青海省 , 是长江、黄河、澜沧江(湄公河)三大江河的源头 , 这里是高原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 。 青藏高原辽阔的草原、广袤的森林、美丽的湿地等自然景观孕育了丰富独特的各类野生动物 。
蔡平介绍 , 目前青海省分布有鸟类415种、兽类103种、两栖爬行类19种 。 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85种 , 其中国家一类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1种 。
蔡平说 , 多年来政府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以及推行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湿地保护工程和造林绿化工程等 , 保护了全省的野生动物栖息地 。
“如今 , 藏羚羊、雪豹、白唇鹿等一些珍稀动物逐步摆脱濒危处境 , 种群数量呈明显增长趋势 。 ”蔡平说 。
青海省生态环境厅的“生态之窗”远程网络视频观测系统最新监测显示 , 2020年有5952只藏羚羊通过青藏公路3002公里处回迁 , 较2019年增加1092只 , 较2018年增加1430只 。
20世纪80年代 , 因非法猎杀 , 青藏高原藏羚羊数量从100万只一度锐减到不足7万只 。 得益于多年来反盗猎执法行动的持续开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持续加强 , 如今青藏高原藏羚羊数量逐渐恢复至20万只 。
“持续的重大生态项目为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更多契机 。 ”青海省林草局局长李晓南说 。
李晓南说 , 2005年至2020年 , 相继实施的三江源一期和二期生态保护建设工程总投资达235亿元 , 从黑土滩治理、草原恢复到农牧民生态补偿机制建立 , 在“生态保护第一”前提下 , 政府也在不断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道 。
2016年 , 中国启动全国首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 在青藏高原建设三江源国家公园 , 实行最严格的生态保护 , 加强对“中华水塔”、地球“第三极”和山水林田湖草重要生态系统的永续保护 。
“如今 , 三江源和祁连山国家公园试点基本完成 , 全国首个‘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已在青海启动 , 这些一脉相承的工程意味着政府将对生态进行更加系统的保护 。 ”李晓南说 。
广大的牧民也积极参与到生物多样性保护中 。 不久前 , 山西古城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举行颁奖盛典 。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巴干乡代曲村的牧民贡尕日 , 作为“羽族炫翎·青海国家公园示范省鸟类摄影展”团队的摄影师代表 , 捧起了平遥国际摄影大展“摄影奖”奖杯 。
贡尕日的家乡曲麻莱县在三江源国家公园长江源园区内 。 他从小就在通天河畔长大 , 深爱着家乡的一花一草 。 几年前 , 贡尕日成为政府聘用的草原管护员 。 在巡护途中 , 他用相机拍下了各种鸟类 。
如今仅在曲麻莱县 , 长期参与自然摄影的牧民有近百名 。 “很多鸟连名字都说不上 , 它们的叫声特别好听 。 我们巡山时总感觉鸟为我们唱歌一样 。 ”贡尕日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