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现实版《公平的游戏》:义乌直播的鱼塘里,5万主播含着鱼钩搏斗( 四 )


再说他们教的都是真材实料的干货 , 当初自己就是靠这些“秘诀”赚到钱的 , 现在低价分享出来 , 本身就是在“利他” 。
说者理直气壮 , 但若听者有心 , 很快便能发现他们言语间的漏洞 。
“秘诀”之所以能赚到大钱 , 就是因为它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 一旦分享出来 , 还能叫“秘诀”吗?
更何况此一时 , 彼一时 。 在直播这种更新迭代迅速的行业 , 当初能赚到钱的方法 , 现在很可能已经过时了 。
然而导师和学员显然都管不了那么多 。 学员上缴昂贵的学费、在直播间拼命刷礼物讨导师的欢心 , 导师则倾囊传授着早已赚不到大钱的本领 。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
本来想靠直播带货翻身的咸鱼们 , 虽然在导师的帮助下成功打了个翻身仗 , 却没想到自己的另一面还是鱼干 。
而更令人意料不到是 , 翻身这个动作 , 似乎更有利于“脱水” 。 学员们原本就不丰满的钱包 , 纷纷迅速干瘪了下去 。
真正在这次风口上跃过龙门的锦鲤 , 少之又少 。 而“来哥”算其中的一条 。
“来哥”本名张立来 , 以前做的是建筑工程生意 。 今年受疫情影响 , 生意连连亏损 , 只得揣着仅剩的300多块钱 , 踏上义乌这片直播热土 。
但谁也没料到 , 他仅用六天就拍出了爆款 , 一天卖出头绳6000元 , 还成立了自己的公司 , 喊出了“今年挣不到100万 , 我就回老家”的口号!
如果说闫博、侯悦是赶上了义乌网红卖货的第一波风口 , 那么“来哥”就是抓住了今年直播卖货大趋势的弄潮儿 。
但他的故事 , 绝不是我们口中所说的“草根逆袭” 。
来哥经商多年 , 深谙抱团取暖之道 , 极善于整合各种资源 。
他一到义乌 , 挨个拜访了在义乌打拼了几年的“老人” , 拿到了各种渠道 , 还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 , 把每一项任务交给更专业的人去执行 。
直播间里 , 张立来常常劝告粉丝:“除非你有长期的规划 , 否则不要仅仅因为商品便宜就来义乌 , 我见过太多没有规划的外地粉丝空手而归 。 ”
这是最清醒、最理性的一类“鱼” 。 他们不盲目投资 , 也不随意煽动情绪 , 更不把义乌当作直播卖货的“天堂” 。
在他们心里 , 这个被吹得神乎其神的“鱼塘” , 撇去“一夜暴富”的奇幻色彩 , 只是一个做生意的场所 。
而只要是生意场所 , 真正能赚到钱的只有那20%的佼佼者 , 绝非人人可分一杯羹 。
据统计 , 现在义乌仍然有50000名“直播难民”在苦苦挣扎 。
他们被肥美的鱼饵吸引 , 含着透明的鱼钩而不自知 , 每天为了虚妄的梦想奋斗到筋疲力尽 , 即便痛苦不堪 , 仍苦苦坚持、不愿梦醒 。
不仅如此 , 至今每天还有许多人涌入义乌直播这个“鱼塘” , 梦想着自己能被幸运女神眷顾 , 通过“一夜暴富”来改变生活 。
15年的热播电视剧《鸡毛飞上天》中 , 曾有一句话激励了无数的中国创业者:“鸡毛很贱 , 但是它养活了我们的祖祖辈辈 , 鸡毛也很轻 , 但只要有点风 , 它就能飞上天 。 ”
但它同时也告诉我们 , 那些成功者 , 大都是拥有自己的核心优势、懂得把自身优势发挥到极致的人 。 于是一阵春风吹过 , 他们才能顺势腾上青云 。
在生活的重压下 , 寻找改变自己命运的机遇 , 这没有错 。 但每个人的成功经历不可复制 , 小白选择创业更需谨慎 。
生活已然不易 , 或因嗷嗷待哺的孩子 , 或因垂垂已老的父母 , 或因一生相托的爱人 , 我们劳劳碌碌 。
无论多少不甘和委屈 , 在生活面前 , 我们始终不敢认输 。
身上若无千斤担 , 谁愿他乡万里行?祝福所有勇敢生活的人们 , 一切的一切 , 好运 。
. END.
【文|  幸福心理】
【编辑|丹尼尔李 】
【排版 | 毛毛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