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小咖|美国早期攻击型核潜艇发展史回顾,美利坚的深海巨兽( 二 )


环球小咖|美国早期攻击型核潜艇发展史回顾,美利坚的深海巨兽
文章图片
▲海神号核潜艇 , 该艇是美国当时最大的潜艇 , 从1960年2月16日14时20分开始 , 海神号在经历了83天又10小时、3.642万海里的航程后 , 完成了水下环球航行的壮举
1艘反潜核潜艇SSN597白鱼号采用了功率(2500马力)和体积都较小的S2C型核反应堆 。 3艘非量产的“海神”级雷达预警核潜艇也是美国海军唯一的一种双堆型潜艇(S4G型压水堆) 。 “海神”级雷达预警核潜艇建造过程为美国海军积累了大量建造经验以及技术储备 。 剩余的1艘巡航导弹核潜艇SSGN687“大比目鱼”号采用了S3W型反应堆 , 该艇原本计划装备“天狮星-Ⅱ”战略巡航导弹 , 但后来由于“乔治华盛顿”号弹道导弹核潜艇的服役 , 该巡航导弹核潜艇一下子就成为了弃儿 。
环球小咖|美国早期攻击型核潜艇发展史回顾,美利坚的深海巨兽
文章图片
▲美军鲣鱼号核潜艇 , 可以从图上看到该艇采用的水滴形设计 , 其实美国人早在1950年就决定建造采用了水滴形设计的“大青花鱼”号实验性常规潜艇(下图)
环球小咖|美国早期攻击型核潜艇发展史回顾,美利坚的深海巨兽
文章图片
而在随后的的建造计划中 , 美军对之前核潜艇做了较大的改进 , 率先在核潜艇上采用了水滴线型设计 , 同时凭借着成熟的技术实力 , 成功实现了船用反应堆S5W型反应堆的大批量生产 。 这就是“鲣鱼”级攻击型核潜艇 , 该艇首次采用了水滴线型 , 这种外形设计 , 可以极大降低噪音 , 更加有利于在水下持续续航 , 也正是该艇拉起了战后高速核潜艇的建造序幕 , 该艇对美国海军潜艇设计影响巨大 , 其首次采用的水下阻力最小的水滴线型单推进轴艇型几乎成为了后辈的标杆 。 美国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一共建造了15艘 , 再次建造期间 , 核潜艇的动力、下潜深度等性能都有了很大进步 , 还有对于批量生产的船用反应堆S5W型反应堆 , 为之后第二代攻击型核潜艇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环球小咖|美国早期攻击型核潜艇发展史回顾,美利坚的深海巨兽
文章图片
▲长尾鲨号攻击型核潜艇 , 该级潜艇最大的特点就是将潜艇的艏端空间全部让给声纳 , 把艏端的4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移至潜艇的舯部 , 这样一来就能最大限度的提升声纳的性能从而提高潜艇的攻击能力 , 该级潜艇的首艇在1963年4月10日进行深潜试验时沉没
60年代初 , 美国开始大规模建造第二代攻击性核潜艇 , 从而开启了美国潜艇制造业的新台阶 。 美国第二代核潜艇的典型代表是“长尾鲨”级攻击型核潜艇 , 从1960到1965年美国一个共建造了11艘“长尾鲨”级攻击型核潜艇 。 在对核潜艇研究更加深入 , 技术储备更加完备后 , 美军又在其基础上建造了3艘“三叶尾鱼”级核潜艇 , 对于前期型号的改进 , 是为后来大批量建造作为过渡型号 。 从战术技术性能这一角度来说 , 长尾鲨潜艇是真正的多用途攻击型核潜艇 。 在长尾鲨之后 , 美国建造了3艘三叶尾鱼级核潜艇 , 之后是37艘鲟鱼级攻击型核潜艇 , 至1975年全部建成服役 。 鲟鱼级攻击型核潜艇标准排水量水面排水量3860吨 , 水面正常排水量4140吨 , 潜航排水量4630吨;其次水面航速15节 , 水下航速26节;其下潜深度300米 。 “鲟鱼”级攻击型核潜艇比第一艘核潜艇 , 有了很大技术进步 , 水下航速更加快 , 下潜深度尤为突出 。
环球小咖|美国早期攻击型核潜艇发展史回顾,美利坚的深海巨兽
文章图片
▲鲟鱼级攻击型核潜艇的三号舰“南欧鲭鱼”号 , 该艇在1970年6月被苏联K-108号巡航导弹核潜艇撞击 , 好在两艇均安全返回了母港
“鲟鱼”级攻击型核潜艇动力系统采用S5W型反应堆 , 主机一台齿轮减速汽轮机 , 最大功率20000马力;还装有垂吊式电 。 鲟鱼”级还有辅助推进装置和驱动主螺旋桨的应急电力推进装置 。 “鲟鱼”级攻击型核潜艇武器装备:4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 , 左右两舷各2具 , 可发射''沙布洛克''反潜导弹、鱼叉潜射反舰导弹、MK48线导反舰/反潜两用鱼雷、捕鲸叉反舰导弹等 , 总数23枚 , 此外还可以发射mk67或mk60水雷 。 1980年代末期开始装备''战斧''巡航导弹 。 鲟鱼级攻击型核潜艇武器装备更加先进 , 各种各样的反潜反舰武器 , 反潜反舰实力大增 。 鲟鱼级攻击型核潜艇电子设备:AN/BQS-6型主动式声呐球形基阵和AN/BQR-7型被动声呐基阵 , 另外还有AN/BQS-13型和AN/BQS-8型声呐MK113射击指挥系统、惯性导航设备和''奥米加''导航设备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