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小康路上的“夕阳红”:安宁疗护伴随“老有所养”

:原题为_中国新闻网|小康路上的“夕阳红”:安宁疗护伴随“老有所养”。
中新网杭州10月10日电(张煜欢 黄龄亿)“爷爷 , 今天感觉怎么样 , 有没有舒服一点?”“爷爷 , 该打针了 , 你可是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啊 , 不能怕疼 。 ”10日 , 走进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中西医结合医院 , 一阵笑语从6楼的病房传来 。
护士所唤的“爷爷”是一位家住附近的肠癌晚期患者 , 今年已88岁 , 目前在该院(又名三墩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安宁疗护 , 患者的老伴儿董尹芳(化名)也在侧贴身陪护 。
“老伴儿中秋节回去和家人小聚了一下 , 没过几天就说要回这里的‘家’ , 舍不得这里 。 ”董尹芳说 , 病房的医生护士很细心 , 老伴儿在这里得到了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爱护 。
10月10日是第十六个“世界安宁疗护日” 。 随着中国老龄化发展迅速 , 安宁疗护成为老年健康服务体系中重要的环节 , 其包括对老年病、慢性病和危重病人从确诊开始的全程照护和对症治疗 。
两年前开始 , 浙江医院与西湖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合作 , 创新设计“西湖模式” , 形成了大城市中三甲医院与社区医院结合的老年医养护康结合特色模式 , 致力于打通医养护康一体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
“‘西湖模式’主要希望形成‘医院—社区—家庭’的闭环服务 。 ”浙江医院副院长金肖青提供了一组数据 , 在浙江 , 约90%的老人选择居家疗养 , 而选择在社区养老的只有7% , 仅3%左右则选择养老机构 。 也正因为渴盼居家接受康复护理的人群基数大 , 浙江医院选择将医疗服务病房搬进社区医院 。
她介绍 , “西湖模式”下的医疗照护病房具有中长期照护医疗的特点 , 按需设置特色病房 , 包括为疾病终末期患者设有安宁缓和医疗病房 , 为有亚急性期医疗需求的患者设置急性后期照护病房 , 针对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的长期应用呼吸机脱机困难患者设立呼吸照护病房等 。
“有些患者的儿女可能因为工作等原因不能长时间陪护 , 那就需要我们医护人员付出更多的爱 , 像家人一样对待他们 , 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关爱 。 ”浙江医院医疗照护病房主任柴栖晨说 。
据了解 , 当前浙江已经全面进入老龄化社会 。 截至2019年末 , 该省常住人口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830.7万人 , 占比为14.2% , 老龄化的加快也让“老有所养”话题频频引发关注 。
专业医疗照护之余 , 亲情温暖的确是老人不容忽视“心理需求” 。
今年以来 , 杭州市江干区丁兰街道推出了“类家庭”照护特色服务 , 融入孝文化和家文化的亲情关系 , 以老人需求为导向 , 为半失能、认知症老人给予个性化的照护及家人般温暖 , 主打家庭式养老 , 为其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服务 。
“这种照护模式打破传统养老机构的生物钟 , 用餐、作息时间等均按老人自己的生活规律而定 , 照护区内还提供开放式厨房 , 老人可与护理员一起参与制作 , 让老人们更进一步享受到亲情化关怀 。 ”丁兰街道办事处副主任何碧君说 。
随着时代快步发展 , 硬件条件的改善 , 也让老年人的“夕阳路”愈发“红火” 。
浙江舟山出资扶持社会组织开展“守护夕阳”关爱偏远海岛老人服务 , 探索在偏远海岛上建设多功能“海岛驿站”;浙江嘉善建立“长三角区域养老服务信息共享平台” , 进一步推动长三角养老服务一体化 。
在数字经济发达的杭州 , 智慧养老也成为一股热潮 。 该市近年来升级打造“一网、一卡、一键”智慧养老服务 , 通过搭建“互联网+养老”平台 , 建起养老数据“驾驶舱” , 享受点单式预约服务 , 以平台转型实现“一网通办” 。
此外杭州还在“市民卡”专设养老服务专户 , 创设电子货币“重阳分”;引入人脸识别支付智慧餐台 , 以功能转型实现“一卡支付”;实行养老服务评估、补贴、支付全流程闭环监管 , 14万杭州老年人依托智能终端实现“一键呼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