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阶段教育需求得到更好满足

【回眸“十三五”·知识界访谈】

光明日报采访人员 周世祥

今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 , 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 , 教育事业的发展变化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 2017年年初 , 国务院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 提出了“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 , 教育总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 , 推动我国迈入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行列 , 为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远景目标奠定坚实基础”这一总目标 。 那么 , 五年来这一目标完成情况如何?这一时期教育领域的发展、改革体现出怎样的趋势和变化方向?采访人员专访了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郅庭瑾 。

教育发展方式转变为高质量发展

采访人员:“十三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总目标具体表现为全民终身学习机会进一步扩大、教育质量全面提升、教育发展成果更公平地惠及全民、人才供给和高校创新能力明显提升、教育体系制度更加成熟定型五方面 。 您觉得从总体而言这几方面的目标达到了吗?如何理解和评价教育事业的成就在“十三五”总体成就中的地位和作用?

郅庭瑾:我认为从整体而言 , “十三五”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总目标已经达到了 。 一是在全民终身学习机会进一步增加方面 , 我国教育规模持续扩大、教育体系结构不断健全 , 使得人民群众在一生各个阶段的教育需求都得到更好满足 。 二是在教育质量全面提升方面 , 伴随着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 我国教育的发展方式也转变为高质量发展 , 教育事业发展更加重视内涵建设、注重质的提升 。 三是在教育发展成果更公平地惠及全民方面取得的进展十分明显 , 例如教育精准扶贫通过扶志扶智 , 推动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脱贫 , 是促进教育公平的伟大创举 。 四是在人才供给和高校创新能力明显提升方面进展令人瞩目 , 如“双一流”建设对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增强高校创新能力等方面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 五是教育体系制度更加成熟定型 。 在教育的结构体系方面 , 近五年来取得的一个重大突破就是确立了职业教育相对于普通教育的类型教育地位 , 这对于进一步优化普职关系、完善教育结构体系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 。 我国教育之所以在短短五年内能取得这样的成就 , 正是得益于我们坚持了教育优先发展 。 总的来看 , 增加教育机会、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拓展教育选择、扩大教育开放 , 都进一步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

劳动教育成为“育新人”的重要举措

采访人员:“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每一个从教者需要回答的问题 。 “十三五”规划提出 ,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 并提出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与能力、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塑造学生强健体魄等具体要求 。 在改革育人思路、方法和做法层面 , 这五年的突出成效是什么?

郅庭瑾:教育不仅是知识和技能的简单传授 , 更是一项培养人、塑造人的活动 。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历来是教育的根本问题 。 前者是教育的目标 , 后者是实现目标的手段 。 “十三五”以来 , 我国在改革育人的思路和方法、做法层面的一个突出亮点就是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 。 “五育”并不是一个新的提法 , 它很早就体现在党的教育方针中 。 但由于种种原因 , 近年来在实践层面 , 由于应试教育等教育内部因素和社会风气等教育外部因素的影响 , 现实中无论是学校、家长还是学生本人 , 都更为重视“智育” 。 因此重申“五育”并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 “十三五”期间 , 我们更加重视劳动教育 , 这是我们在“育新人”上的一个重要举措 。 当前 , 青少年排斥劳动、不珍惜劳动果实、不尊重一线劳动者的倾向还比较明显地存在 , 这就更加凸显了我们开展劳动教育、优化劳动教育模式的必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