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土古洞村——红色新农村的一面旗帜

【洛阳土古洞村——红色新农村的一面旗帜】
洛阳土古洞村——红色新农村的一面旗帜
文章图片

洛阳新安县郁山脚下 , 有一个依山抱水 , 底蕴深厚充满传奇色彩的古村落——它就是与"南街村"齐名的"土古洞村" 。
"土古洞村"被誉为"红色新农村" , 不仅"红"、"新"而且"奇" 。
这个传奇村庄 , 离不开这里的传奇书记——郑向东 。 郑向东1985年走马上任的时候 , 村里是出了名的一穷二白 。 当时的土古洞村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流:"没水没路没学堂 , 只有四架山脊梁 , 人均收入几十元 , 一年四季闹饥荒" 。 面对重重困难 , 郑向东觉得自已有责任带领大家脱贫致富 , 千方百计让群众过上好日子 。 于是 , 他就发动群众群策群力解决群众吃水难、学生上学难以及群众行路难等问题 。

洛阳土古洞村——红色新农村的一面旗帜
文章图片

他不辞劳苦 , 说干就干 。 从改善村民的生存条件着手 , 首先打响了向贫困宣战的第一战——修路 。
他带领全村群众几百人一起奋战在工地上 , 两个多月几百个人 , 千辛万苦修好的路基被突如其来的一场洪水冲毁了 , 他带领大家重修 , 再次被冲毁 , 他怕大伙儿泄气 , 就带领学习毛主席的《愚公移山》 , 学习大寨人"三战狼窝掌"精神 , 不畏艰险 , 百折不饶 , 再修 。 终于修通了2.5公里出村的道路 , 后经拓宽 , 取直 , 剥坡 , 硬化 , 终于建成了国标三级柏油路 。 现在的土古洞村实现了村组户道路硬化 , 彻底解决了群众的出行难 , 还为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先决条件 。
1987年他带领大家拆除了学校危房 , 集资建起了新校舍 , 当时由于受经济条件制约 , 很快落后了 , 1997年他们又作出决定 , 要在新村中间兴建一座高标准的教学楼 , 得到了群众的一致拥护和支持 。 他卖掉自家耕牛带头捐款2000元 , 很快全村共捐款10万元 , 又多方筹资60万元 , 奋战九个月 , 一座功能齐全50年不落后的教学楼终于落成 。 在教学楼施工期间 , 他天天到工地检查质量 , 督促进度 。 群众说 , 他又给子孙后代办了一件大好事 。
1989年 , 他带领村民开始动工兴建自来水工程 , 利用自然落差 , 翻山越岭 , 埋设地下管道六千米 , 从2公里外引来了山泉水 , 当年就使村民吃上了清澈甘甜的自来水 。
1991年为发展集体经济 , 造福土古洞人民 , 他提出开办煤矿 。 费尽周折搞来地质图纸 , 筹集资金 , 招揽技术人才 , 购买机器设备 , 办理各种证照 , 克服重重困难 , 历时一年多打井115米 , 终于在1992年3月15日煤矿透煤了 , 煤矿建成后土古洞村的集体收入每年可达百万元以上 , 为土古洞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煤矿的建成更加坚定了他带领群众奔向富裕的信心决心和勇气 。 从此他一发而不可收 , 带领大家办企业的劲头更足了 。 先后引资建成了新型墙体建材厂 , 生物制药厂 , 奶牛示范场 。 集体投资400万元建成纯净水厂 , 投资1500万元建成了集住宿、洗浴、娱乐、餐饮为一体的土古洞温泉山庄 , 投资400多万元 , 建起了毛泽东纪念园 , 成了新安县红色旅游 , 乡村旅游 , 文化旅游 , 康养旅游 , 温泉旅游的新亮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