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隆汇|中集集团(2039.HK/000039.SZ)产城业务出表成为“二次创业”的开局之作( 二 )


对于中集集团经营和股权的层面来说 , 据其所持股权比例 , 中集集团未来依然可以继续分享到手握多个重磅且优质项目的中集产城所持续创造的盈利及持有资产的权益 , 这个大的方向是不会变化的 。
根据中集集团2019年年报 , 中集产城及其下属子公司主要运营中集集团的产城业务 。 截至2019年末 , 中集集团产城业务拥有深圳前海项目、太子湾项目、深圳光明新区低轨卫星物联网产业园项目、上海美兰湖项目 , 以及2019年新增项目扬州江广科创金融中心项目、扬州市江都区225亩商住项目、顺德军民融合产业项目及广州番禺亚运大道产业项目等 。
原来所经营的产城业务可理解为中集为了更好地整合和开发自身的资源所设立起来的 , 如今产城业务引入新战略股东后 , 中集产城股权结构进一步得到了优化 , 在民企+国资背景两个新股东和新增雄厚资本的支持下 , 可寄望在专业化的发展道路上取得更快更好的突破 , 未来若能结合自身产业资源并积极利用好各股东的资源网络优势成功破圈 , 则其取得长期稳定、可持续的收益应是可预期的大概率事件 。
产城业务作为中集集团的非核心业务之一 , 在出表后 , 中集集团可重新专注及定位在智能化、自动化制造、高端制造等先进制造领域 , 取得更多建树 , 建立标杆、榜样和示范性作用 , 同时亦可继续享受到中集产城成长所带来的权益 , 无疑 , 产城业务出表事件的多赢格局已经形成 。
产城业务出表事件到底会给中集集团基本面带来哪些影响?接下来便具体分析一下 。
首先在财务上 , 会确认一次性的巨额投资收益 , 并减少资产负债率 。 按公告所示 , 集团初步估计 , 在碧桂园和曲江文投增资完成后 , 预计在2020年产生的投资收益为46亿人民币 , 对当年经营业绩带来重大提升和贡献 。 众所周知 , 房地产开发和经营业务属于高杠杆高负债业务 , 也远高于一般制造业的负债水平 , 而在中集产城出表后 , 中集集团将不再合并相关大量的资产和负债 , 从而带来整体负债率的下降 。
其次在资源分配和投入方面 , 引入新战略股东和中集产城出表之后 , 有了新股东的增资支持和其他资源的帮助 , 中集集团可减少后续对该业务板块投入 , 转而可把资金集中投入在主营的制造业及其相关的服务性业务的转型升级上 , 力争打造出更多的世界冠军产品 。
另外 , 在资本市场方面也带来积极影响 , 有利于恢复中集集团A股的再融资功能 。 产城业务主要涉及房地产及产业园区开发及经营业务 , 再融资难免会受到政策监管的限制 。 相信产城业务出表之后 , A股定增再融资也将消除政策障碍 , 中集集团的财务稳健度有望进一步得到提升 。
最后 , 从最为关键的业绩和估值的角度入手进行分析 。
2016年至2019年中集产城的营业收入分别为7.22亿元、10.06亿元、28.93亿元、14.36亿元 , 2019年其在中集整体营收的占比仅为1.67% , 因此产城业务出表实际上对公司整体收入带来的影响并不大 , 同时也说明了产城业务一直不是主要的业绩贡献部门(2019年产城业务毛利占比约为6.25% , 近五年来该业务板块的毛利占比的均值水平约为5.28%) , 正如中集管理层所强调 , 中集的优势仍然在制造业 , 而不是房地产 。
格隆汇|中集集团(2039.HK/000039.SZ)产城业务出表成为“二次创业”的开局之作
文章图片
出表后 , 未来中集产城对中集集团的盈利贡献将会体现在归母净利润上面 , 同样地因新股东增资所带来的股权稀释影响 , 若拉长时间来看也是不大的 。 在房地产领域的股东资源帮助下 , 未来中集产城的资本更加充足、更加专业和专注 , 可实现更持续和长远的发展 , 成长空间得到进一步提升 , 盈利能力的释放和对中集大股东的长期盈利贡献必然会带来的是一个积极影响的过程 。
而中集产城的总资产在2018年、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则分别为204.54亿元、280.85亿元、300.95亿元 , 同样以2019年末的数据作为对比 , 2019年末中集集团的总资产规模约为1721亿元 , 经营产城业务板块的中集产城占据了接近17.5% , 由于市场对中集集团作出价值评估的时候也会考虑到其产城业务板块的资产属性和占比问题 。 在过往 , 证券市场的卖方机构对房地产行业给出估值水平较低 , 且业绩释放波动性较大 , 中集集团整体估值也因此受到拖累;可以预见的是 , 产城业务出表后 , 中集集团的资产属性将进一步得到明确和聚焦 , 多元化业务得到重新定义和协同 , 有利于整体估值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