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仅5人,中国第1人!中科大80后教授获量子计算国际奖项


作为量子信息领域的80后明星科学家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陆朝阳的研究工作再次获得国际奖项认可 。 当地时间10月7日 , 美国物理学会(APS)宣布将2021年度罗夫·兰道尔和查尔斯·本内特量子计算奖(2021 Rolf Landauer and Charles H. Bennett Award in Quantum Computing)颁给陆朝阳 , 奖励其“对光量子信息科学 , 尤其是固态量子光源、量子隐形传态和光量子计算的突出贡献” 。
全球仅5人,中国第1人!中科大80后教授获量子计算国际奖项
本文插图

全球仅5人,中国第1人!中科大80后教授获量子计算国际奖项
本文插图
青年科学家的殊荣
近年来 , 随着各个国家的大力支持和产业界的雄厚资金投入 , 量子信息科学发展迅猛 , 被称为“第二次量子革命” 。 由于该领域的重要性 , 美国物理学会在2015年专门新设立了“兰道尔—本内特量子计算奖” , 用于表彰在量子信息科学领域 , 特别是在利用量子效应实现经典方法无法完成的任务方面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 。
该奖项以量子信息理论的两位先驱科学家命名 , 即首次提出擦除一个比特所需最小能量的兰道尔和首次提出可逆计算思想、和合作者一起提出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方案的本内特 。
国际评审委员会每年在全世界范围内评选出一名博士毕业12年之内的青年科学家 。 前四届获奖人分别来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和澳大利亚南威尔士大学 。
陆朝阳是第一位获得这个奖项的中国科学家 , 也是第五位获得这个奖项的青年科学家 。
年初曾获大奖
今年年初 , 陆朝阳已收获一量子领域大奖 。 2月 , 美国光学学会将2020年度阿道夫隆奖章授予东阳籍科学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陆朝阳 。 阿道夫隆奖章设立于1940年 , 是美国光学学会历史最悠久的奖项之一 。
上一次获奖 , 美国光学学会给出的获奖原因是陆朝阳“在光学量子信息技术领域 , 特别是在高性能单光子源、量子隐形传态和光学量子计算等方面做出的卓越贡献” , 和这次美国物理学会给出的原因类似 。
2019年12月 , 中科大潘建伟、陆朝阳研究组与德国、荷兰的科学家合作 , 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20光子输入60×60模式干涉线路的玻色取样量子计算 , 在四大关键指标上均大幅刷新国际记录 , 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以“编辑推荐”的形式发表了该成果 。
《物理评论快报》审稿人认为 , 这项研究突破是“一个巨大的飞跃” , “是通往实现‘量子霸权’的‘弹簧跳板’” 。 美国物理学会《物理学》网站评价 , 这个实验将超越传统计算机 , 意味着量子计算领域的一个里程碑 。
“量子鬼才”陆朝阳
陆朝阳1982年出生于浙江东阳 , 2000年考入中科大 。 本科毕业后 , 他被保送进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 , 师从潘建伟从事光量子信息方面的研究工作 。 2007年 , 24岁的他作为第一作者在国际上首次实验实现了六光子纠缠“薛定谔猫态”和“簇态” , 刷新了光量子纠缠的两项世界记录 。 该工作随后入选了两院院士评选的年度中国科技十大进展新闻 。 同年 , 陆朝阳在国际上首次用光子实现了量子大数分解算法 。
2008年 , 陆朝阳进入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转向固态量子光学的研究 , 在三年之内完成了博士论文和答辩 , 同时成为了入选比例不到1%的剑桥大学丘吉尔学院Fellow 。 博士期间 , 他以第一作者在国际上首次观测到单电子自旋的实时量子跃迁和非破坏性测量 , 为固态量子计算解决了一个基础性难题 。

全球仅5人,中国第1人!中科大80后教授获量子计算国际奖项
本文插图
△陆朝阳(左)与潘建伟(右)
回国后 , 陆朝阳加入潘建伟带领的中科大量子信息“梦之队” , 在量子计算、量子通信、多光子纠缠、光子操控等方向上获得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