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郑军华:在武汉奋战67天 回沪结束隔离后又马不停蹄投入常态化防控工作
:原题为_文汇|郑军华:在武汉奋战67天 回沪结束隔离后又马不停蹄投入常态化防控工作。
文章图片
郑军华 ,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 , 上海市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领队 , 荣获2020年上海“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 。本报采访人员 张挺摄
“即使有一天我们忘记了这场新冠疫情 , 但留下的防护体系、科学模式、警觉心不能忘 。 结合上海市公共卫生建设20条 , 进一步织牢织密公共卫生防控网至关重要 。 ”在武汉金银潭医院奋战67天 , 回到上海结束隔离又马不停蹄投入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 ,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郑军华没闲过 。
日前 , 郑军华荣获“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 。 何谓“最美”?武汉回来的郑军华瘦了整整八公斤;整天待在医院晒不到太阳 , 却黑了很多 。 瘦 , 自不必多说;黑 , 是因为一直处于应激状态 , 肾上腺素分泌过多 。 作为上海首批援鄂医疗队领队 , 他带领来自全市52家医院共135名 “战士”驻守金银潭 , 历经武汉抗疫的不同时期 , 终凭顽强的信念 , “生死金银潭 , 抢命金银潭 , 胜利金银潭” 。
星夜驰援武汉 , 用生命守护生命
除夕夜 , 有人回家团聚 , 有人却为拯救生命而挥别亲人 。 当晚6点多 , 离出发还剩2个小时 。 正在值班的郑军华接到电话:“郑院长 , 您是否愿意带领上海首批医疗队驰援武汉?”彼时 , 医疗队医师组组长已经确定 , 全队名单出炉 , 唯独领队始终空缺 。
“我的专业在泌尿外科 , 并非重症、呼吸、院感 。 ”惊讶稍纵即逝 , 郑军华立刻答应下来 。 迎战过SARS、H7N9等公共卫生事件 , 长期的军医职业生涯让郑军华对应急救治颇有心得 。 他明白 , 带着首批队员“蹚新路” , 需要一名经验丰富的“战士” 。
就此 , 郑军华成了上海首批援鄂医疗队的“大家长” , 这支医疗队也成了全国第一支到达武汉的队伍 。
当时的金银潭医院是武汉地区唯一具有近百年历史的公共卫生医疗救治基地 , 已有20多位医护人员感染新冠病毒 。 “我们的逆行如果能换来武汉、湖北乃至全国的平安 , 那真是太值得了!”1月26日下午 , 上海首批援鄂医疗队正式与金银潭医院交接阵地 , 接管了两个病区 。 从这一刻起 , 真正的战斗开始了 。
面对压力和危险 , 谁先上?重症病区谁先进?感染风险极大的插管 , 谁来做?郑军华很坚定:“党员先行!”到武汉后他第一时间成立临时党总支 , 用党建来促进组织建设 , 加快完成队伍磨合 , 提升整体战斗力 。
用病理解剖为抗疫提供宝贵经验
武汉一线的工作十分辛苦 。 脱下防护服浑身湿透 , 脸上、手上布满深深的勒痕 。 空气中满是消毒水味 , 闻得时间久了 , 喉咙作痛 。 而作为总协调者 , 郑军华每天睡不过三小时 。
“很难 。 ”回忆八个月前的一幕幕 , 郑军华依然感慨 , 这其中最难的还是重症患者的救治 。 “一个重症监护病房有三十多个病人 , 其中三分之二戴着呼吸机 。 ”他说 , 医疗队每天都在学习指南及各种最新资料 , 但救治工作进展不顺 , 所有人都很被动 。
这是在武汉的“至暗时刻” , 新冠病毒给郑军华与同僚们带来太多谜一般的困难 。
“在没有找到明确的致病机理前 , 医务人员能做的只是对症治疗 。 呼吸机、ECMO等手段 , 并非对所有病人有效 。 ”郑军华认为 , 若想对症下药 , 必须追本溯源 。 “病理解剖 , 一定要想办法做成 。 ”他很坚定 , 从病理解剖中反演出病毒侵害人体、乃至致死的过程 , 才可能更有针对性地找到阻断病毒进攻的方法 , 让临床治疗更加精准有效 。
然而要获得家属同意 , 谈何容易 。 “亲人去世 , 他们一定也很难过 , 但是走得不明不白 , 让人如何接受?”在郑军华的不懈努力下 , 2月16日 , 全国第一、第二例新冠病毒肺炎病人的遗体解剖工作在金银潭完成 。
- 中国新闻网|武汉14岁女生剪下长发为白血病女孩圆梦
- 中国新闻网|商业航天高峰论坛武汉开幕 10国专家共议产业发展
- 上海市水务局网站|文汇报:47个水体年内建立联合河湖长制
- 武汉仁爱医院献爱心,捐赠贫困户,助力脱贫攻坚
- 迅视天天看|询问安检员遭反怼,地铁回应来了,武汉一乘客走错进站口
- |从为武汉拼命的“美女英雄”到戏弄全中国的渣女骗子,她只做了这10件事
-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如愿以偿!今日揭开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红区”面纱
- 武汉美莱超级会员周,满满惊喜等你来!
- 文汇|崇明太极拳交流赛举行 35支代表队参与角逐
- 文汇|业余篮球赛宝山打响 近500名爱好者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