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平谷扶贫商都 让“土豆”变成“金豆”( 二 )


“每座大棚占地1亩,使用北京市援助资金800万元 , 建设大棚80座 , 租赁给256户农户繁育原原种 , 其中建档立卡贫困44户 。 ”来自平谷区财政局的扶贫干部、现挂职商都县政府办副主任的高鹏飞说 。
“对于承包户 , 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户 , 我们采取‘统一规划、统一供种、统一培训、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的管理方式 , 紧密农企利益联结机制 , 采取合同价回收产品 。 每棚栽培种苗7万株 , 产原原种种薯18-20万粒 , 每座大棚年纯收入达到3万元 。 ”组培中心负责人黄兆文介绍 。
大棚|平谷扶贫商都 让“土豆”变成“金豆”
文章插图
脱贫摘帽 , 共同奔小康
“咱们再加把劲 , 今天把这些‘土豆仔’都装好 , 下午公司就拉走了 。 ”今年9月 , 已经承包2年大棚的杨红娟又迎来了收获的季节 。 自家的95号、96号大棚里 , 优质的原原种已经成熟 , 小小圆圆十分可爱 。 年幼的女儿说:“妈妈 , 这个像糖豆 。 ”杨红娟却笑着说:“这是咱家的金豆子 , 有了它 , 咱家的生活越来越好 。 ”
杨红娟种植的原原种被希森公司检验合格后顺利回收 。 每棚收入3.1万元 , 两个棚就是6.2万元 。 “家门口就能挣钱 , 不用去工地做苦力了 。 这两年的承包 , 不仅让我摘下来贫困帽子 , 手里也有富余钱了 。 ”
过了9月 , 就是商都的农闲时节了 , 杨红娟在村里开了一家小吃店和一家小卖部 , 当起了老板 。 “我想让钱‘生钱’ , 让日子过得更好一点 。 ”
如今 , 杨红娟成为了喇嘛板村的红人 , 在她的带动下 , 村里很多在外打工的乡亲 , 也回到家乡 , 承包起了原原种大棚 。 自家的商店 , 成为了便民站 。 “我这里可以手机移动支付 , 免费为村民代缴水电费 , 还能收发快递 。 吃水不忘挖井人 , 感谢党感谢国家 , 我才能奔小康啊!”杨红娟说 。
【大棚|平谷扶贫商都 让“土豆”变成“金豆”】通讯员 张一阳
摄影/张佳祺
文/北青-北京头条采访人员 林艳编辑/李晓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