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环市人民医院学科成就巡展 ③急重症医学科:与死神赛跑 让生命延续( 二 )


自2018年7月以来 , 因茂县医疗卫生事业急需 , 市人民医院开展“组团式”医疗帮扶 , 派出专业团队重点帮扶 , 不断完善“传帮带”人才培养机制 。 计划通过3年的不间断“组团式”支援 , 将茂县人民医院ICU打造成医院的品牌科室 。
医院急诊科主任黄锡通基于临床经验与理论知识 , 通过业务学习、教学查房、病例讨论等多种方式 , 一面救治病人传授经验 , 一面培养大家独立诊断鉴别能力 , 提高了ICU团队的专业技能 , 帮助茂县人民医院第一次独立成功救治草乌中毒病人 。 急诊科副主任林俊亮带领茂县人民医院ICU团队成功抢救石硫合剂中毒病人 , 此例罕见的农药中毒案例救治 , 在国内极少有可供借鉴的治疗案例 。
ICU主任郑孝敬前往茂县人民医院后 , 精研细琢 , 探索创新 , 创造了多项危重病检测技术的“茂县标准” 。 他根据高海拔地区实际情况 , 先后纠正数次无创呼吸机应用错误、给氧错误计算 , 改进气道管理 , 分析镇痛镇静误区 , 重新制定《茂县ICU 给氧浓度计算公式》《血流灌流操作流程和规范》等临床医学标准和规范 。 这些对当地危重病人救治起到了重要作用 。
对于ICU今后的发展方向 , 陈增瑞表示 , ICU治疗接下去要往精细化发展 。 一是加强重症康复治疗 , 让病人早日融入社会;二是减少重症并发症;三是早期介入 , 预防重症发生;四是通过随访 , 减少再次收入ICU的病人 。
“ICU的战场不只在ICU , 而是在医院各个科室 。 我们要以‘让抢救成功的病人持续康复 , 不再回ICU’为今后的发展目标 。 ”陈增瑞说道 。
誓不放弃
守护生命“最后防线”
重症医学科被称为医院的“特种部队” , 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 。
一位年轻男子喝了草乌酒 , 出现中毒症状——全身麻木无力 , 恶心呕吐 , 最后心跳呼吸骤停 。 医护人员心肺复苏近两个小时 , 但病人的心跳只有偶尔一两次有力的起伏 。 一旁的家人陷入绝望 , 而急危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没有放弃 。 继续按压 , 继续除颤……终于在第12次除颤后 , 奇迹出现——男子的心律慢慢转为正常并逐渐平稳 。
“当时我们家人都觉得没希望了 , 要不是医生、护士坚持 , 我的儿子根本就活不过来!”回忆起儿子死里逃生的经历 , 母亲陈女士万分激动 , 表示非常感谢医院的救命之恩 。
忙碌是ICU医护人员工作的常态 , 半夜接到急救电话是家常便饭 , 随时有情况随时出发 , 必须以最快速度赶到病人面前 。 “医生来晚一秒 , 患者就多一分危险 。 ”因为患者病情危重 , ICU实行的是24小时无陪护制度 。 每位患者所有的治疗、护理以及喂饭、喂药和生活照料全由医护人员完成 。
除了轮岗24小时严守床头 , 医护人员还要严密观察监护仪、呼吸机上变化的数值 , 反复地为患者翻身、吸痰 。 有的患者每小时就要翻身1次 , 几十公斤的身躯翻起来十分吃力 , 一个夜班下来 , 护士们都会腰酸背痛 , 长此以往 , 年纪轻轻的她们几乎都患上了严重的腰椎病 。
但是 , ICU的医护人员没有过丝毫抱怨 , 做起事来 , 争先恐后 。 有些年轻护士不过二十几岁 , 在家可能从未给父母洗过脚 , 但在ICU , 她们习以为常地为病人清理秽物 , 有时候连家属都感慨 , 这又累又脏的活儿恐怕连自己的儿女都未必做得到 。
与死神赛跑 , 和病魔抗争 。 在没有硝烟的战场 , ICU人用精湛的技术、奉献的精神 , 挽救了一个个挣扎在垂死边缘的生命 。 他们无怨无悔 , 在那扇“与世隔绝”的门后 , 把最美的年华、最好的陪伴都奉献在了ICU 。
向这群守护生命的“哨兵”致敬!
张思寒 黄月红/文
来源:今日玉环
申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如有侵权 , 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