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祖国|《我的祖国》音乐会:深邃中的爱国咏叹( 二 )


巴扬演奏家毛俊澔以摄魄的音色 , 拓出西北大漠的浩瀚风情 , 仿佛他的指尖触碰的是长河落日、大漠孤烟 。 他的张弛有致的琴箱 , 魔幻般收拢着漫漫丝路上的风雨雷电、飞沙走石 , 起伏之间 , 把观众带进渺远的历史云烟中 , 在粗犷酣畅中透着精致的脉息 。
青年女高音歌唱家刘育冶以意大利歌剧的气韵与技巧 , 把第六乐章《大地之歌》唱出了大江大海之感 , 掀起音乐会高潮 。
交响乐作品不仅要有技术性 , 更要有可听性 , 能做到两者的完美结合实属不易 , 张千一做到了 。 《我的祖国》以“我”的视角对祖国的历史纵深和广袤地域予以梳理 , 7个乐章生动点缀渲染出不同区域的民族特色 , 诗情画意、色彩缤纷中表现国家统一和各民族的和谐融合 。 磅礴气势与浪漫抒咏张弛有致 , 诗情飘逸与斑斓画境相得益彰 。 而这一切都在指挥家于学锋的股掌之间 , 让深交和哈尔滨交响乐团的演奏员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 , 将哈尔滨音乐厅的观众带入绚丽壮阔的伟大祖国的大美画卷之中 。
激动人心的是第七乐章 , 点题《我的祖国》 。 在一段非常复杂沉重的引子后 , 英国管轻灵的主旋律缓缓奏出 , 云开雾散 , 给人一种期待已久、耳目一新的感觉 。 《我的祖国》完整的旋律反复出现 , 最后在震撼辉煌的音乐中结束全篇 。
深交的管乐尤其长笛、小号和长号首席 , 有着出色的发挥;哈尔滨交响乐团的弦乐 , 特别是大提琴、中提琴的首席 , 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 两支合成乐队中 , 有不少是海归成员 , 他们把爱国情思深挚地揉进了一弓一弦之中 。
深圳和哈尔滨的两支乐队 , 始终保持着完美的配合 , 在高度默契中 , 让人根本感受不到这是一种合成的效果 。
荡气回肠 , 激情澎湃 , 观众的掌声经久不散 。 最后 , 于学锋激动地面向全场观众致谢 , 加演了一曲《我的祖国》 。
如歌的旋律在松花江畔萦绕不尽 。 对于生活在东北大地的人们而言 , 这注定是一个非同寻常的夜晚 。 “9·18”这个特殊的纪念日 , 当地每年都会鸣响警钟 , 那声声汽笛划破白山黑水 , 回荡天外 。 音乐会主办方将“双城”音乐会选择在“9·18”举办 , 足见其心赤诚 。 这是一种深厚的爱国情怀 , 具有深刻的人文价值 。
笔者走出音乐厅 , 眺望月光下的松花江面 , 耳畔油然响起那首悲壮的歌曲——“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而大江却在安静中呻吟 。
2021年10月1日《中国文化报》
第20版刊发国庆特刊
《〈我的祖国〉音乐会:深邃中的爱国咏叹》
↓ ↓ ↓ ↓ ↓ ↓ ↓ ↓
作者:刘元举
【我的祖国|《我的祖国》音乐会:深邃中的爱国咏叹】责编:勾晓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