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百何|“百亿票房演员”值得吹吗?有几个是一番和主角( 四 )


梅兰芳、尚小云们的的粉丝就是典型的事业粉 , 偶像在台上嗓子没开好 , 粉丝在台下比正主还着急 , 甚至喊一嗓子先把场子闹了 。
因为当时大家拼的真就是业务水平 , 台上台下都懂行 , 戏不可欺 , 梅兰芳没唱好台下也是个嘘 。
当商业触角日益深入 , 角可以捧出来以后 , 艺术家之间的争衡就复杂多了 。 就算没有什么重要的Battle事件 , 各家粉丝也还是会乐此不疲地为排名夙兴夜寐 , 鼓捣出各种“粉丝吹”和神奇的控评文案 。
因为在很多他们眼里 , 爱豆的排面比啥都重要!能上百亿 , 绝不谦虚说十亿 , 即使一共两个人 , 也得争第一第二 。
口碑太玄学 , 砸钱就可操纵 , 粉丝团更不会服气竞争对手 , 于是人们需要一个硬指标来判定演员的地位——一段时间里 , 那就是获奖 。
我记忆里最早听到“x亿影帝”的说法 , 是在威尔史密斯的百度贴吧(暴露年龄) 。 要不是没有小金人 , 粉丝彩虹屁肯定不会把票房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上 。
威尔史密斯 , 就是主演了李安《双子杀手》这位
国内的情况也差不多 , 早年间奖项还是很值钱的 , 可这几年随着各类大奖肉眼可见的“水货化” , 流量资本在给演员估值的时候 , 需要一个看起来靠得住的金指标——那还有什么指标比票房更直接 , 更让资本接受起来毫无障碍呢?
我想这就是百亿先生和百亿小姐们的由来 。
这个风气 , 实际上很有问题 。 因为资本定下的“指标” , 是所有从业者都要遵守的 , 无论你实际业务水平如何 。
流量鲜肉的宣传是这一套 , 中生代实力派也必须搞 , 并不因为你白百何拍过好片子 , 张杰歌唱得可以 , 就能躲得过去 。
在硬指标面前 , 和什么都不会的“流量”是一样的 。
贵圈的浮夸 , 由此可见一斑 , 这显然是违背艺术本质的 。
真正的认可 , 不能够被票房这样的单一指标量化 , 威尔史密斯是个好演员 , 杜江也未必不是 。
正因为定下了简单粗暴的宣传指标 , 才会有人用荒谬的方式去堆砌数据 。 在这种思路下 , 粉丝、艺人也就形成统一战线 , 艺人顺水推舟接上头衔 , 粉丝控评一条龙 , 路人也会记得这些头衔 。
唯一的副作用是: 头衔名不副实 , 被嘲的还是艺人 。
结语:
一名真正的艺术家如何被认可 , 关于艺术家“伟大”的标准 。
这阵子正是诺贝尔奖的“开奖季” , 倒让人想起一些往事 。
譬如萨特 , 仅仅因为受奖与自身的理念相违背 , 他拒绝领取诺贝尔文学奖 , 但我从未见过萨特的拥趸试图从销量或类似的角度去证明萨特的伟大 。 一样的 , 诺贝尔文学奖未曾颁给列夫托尔斯泰 , 这是诺奖的遗憾 。
那些流光溢彩的文字本身 , 就是他们地位的证明 。
艺术最本质的价值 , 在于打动人心引起共鸣 。
这种价值的高低不需要借助外物来判别 , 所有试图量化艺术价值的手法都是庸俗的 , 尽管某种程度上量化不可避免 。 但过于追求外在指标 , 无疑是本末倒置 。
梵高活着的时候穷困潦倒 , 但在那以后 , 全人类都沉浸在浩瀚的流淌着的星空里——他的价值又岂能以拍卖价格来衡量?
我知道大环境并不好 , 资本话语权太大 , 演员业务强不强、有没有优秀作品 , 都需要按游戏规则玩儿 , 谈艺术的本质价值看起来太过遥远 。
但是 , 我们并不能因为满天雾霾 , 就放弃仰望星空 。
如果所有人都向“百亿”低头 , 为五斗米折腰 , 这雾霾可能真的就不散了……
徐志摩写得好:你看那星 , 多勇猛的光明 , 看那夜 , 多温柔 , 多澄清 。
总要有人去试着拨开云雾 , 对不对?
你如何看待明星爱给自己加title?
来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