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杂志|? 70人特别谈,朱元樑|《中国金融》70年


中国金融杂志|? 70人特别谈,朱元樑|《中国金融》70年
文章图片
编者按1950年10月1日 , 《中国金融》创刊 , 由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编辑室负责编辑出版工作 , 主要任务是宣传党和国家金融方针政策 , 交流金融实际工作经验 。 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办的第一本金融期刊 , 标志着新中国金融新闻出版事业迈出了第一步 。 2003年 , 《中国金融》由“中国人民银行主办”改为“中国人民银行主管” , 但其政策性、专业性、实践性的定位没有改变 。 而今 , 《中国金融》已经成为金融宣传舆论战线中的重要一员 , 成为财经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专业刊物之一 。 70年来 , 《中国金融》忠实地记录了新中国金融事业的辉煌历程 , 坚持不懈地为金融改革开放鼓与呼 。 为了纪念《中国金融》创刊70周年 , “中国金融杂志”微信公众号将从10月1日起推出“《中国金融》70年?70人”专栏 , 由70位多年来关注、支持《中国金融》 , 与《中国金融》同命运共成长的经济金融界领导、专家、学者 , 畅谈中国金融业的改革发展故事以及与《中国金融》杂志的深厚情缘 。专栏推出次序以人物姓氏笔划排序;部分文字选自其在《中国金融》刊发的文章内容 , 推出前未经本人再次审阅 。
中国金融杂志|? 70人特别谈,朱元樑|《中国金融》70年
文章图片
朱元樑谈农业政策性金融工作
全面清理信贷资产 , 建立健全信贷管理机制 。 全面清理信贷资产是建立健全信贷管理机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 总行将制定统一的信贷资产清理办法 , 各行要按照总行的统一部署和要求 , 搞好这项工作 。 要在彻底摸清信贷资产底数的基础上 , 针对发现的问题 , 完善信贷管理的制度办法 , 建立信贷资产监测考核体系 , 把贷款的占用质量形态纳入账内核算 , 逐步建立一套适应农业政策性银行特点的信贷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 促进农业政策性信贷资金管理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 完善资金计划管理体制 , 进一步加强资金计划管理 。 各级行特别是新增设的分支行一开始就要树立计划观念 , 健全资金计划管理体制 , 加强资金计划管理 。 要建立健全统一计划、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四级调控管理体制 。 要进一步完善“全年计划、分季实施、资金配套、核定限额”的资金计划管理办法 , 在此基础上 , 规范“三个限额”管理 。 要进一步强化计划管理的严肃性 , 收购贷款也必须按计划掌握 , 不经批准 , 不得擅自突破 , 并继续实行将农发行到位计划和垫付计划分别管理 , 严格垫付计划的条件和程序 。 进一步健全资金管理手段 , 完善资金调控管理体系 , 坚持和完善资金头寸监测制度 , 坚持和完善适时灵活调度资金制度 , 坚持和完善按计划配置资金的制度 , 坚持和完善信贷、财务、往来资金统一管理的制度 , 坚持和完善资金管理考核制度 。 狠抓基础建设 , 以保本经营为目标 , 进一步完善财会管理体制 。 加强基础建设 , 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 是今年财会工作的主要任务 。 要通过建立完善内部激励和制约机制 , 强化管理措施 , 实现业务核算规范化和保本微利的经营目标 。 为此 , 一要试行财务成果、工作质量考核同各行切身利益挂钩的办法 , 为逐步实行经营目标责任制打好基础 。 二要树立艰苦奋斗、勤俭办行的指导思想 , 继续对固定资产和专项费用实行指标管理 , 严肃财经纪律 , 严格财务资金“一支笔”审批的管理 。 三要认真开展财务分析 , 切实提高分析质量 , 弄清亏损增减原因 , 寻求对策办法 。 四要适应业务由委托代理向基本自营的转变 , 认真清理账务 , 加强基础建设 , 完善规章制度 , 提高服务质量 , 规范核算行为 , 以保证财会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 。 五要切实解决系统内巨额欠息问题 , 继续实行欠息与费用挂钩的办法 。 六要开通全国联行 , 确保结算业务顺利进行 。 完善稽核监督保障机制 。 要加大稽核力度 , 提高稽核成效 。 除大力开展以粮棉油收购资金为主要对象、以信贷资产质量为主要内容的稽核外 , 还要开展利息收支、经营效益、行长离任等的稽核 , 大力开展执法监察 , 防范、揭露和制止各类违规违纪经营和经济案件的发生 。 抓紧抓好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 加快生产营运系统的技术试点工作 。 要按照“统一规划、总体部署、分步实施”的要求 , 推进我行的电子化建设 。 建立一套具有农业政策性金融业务特点的指标评价体系 , 健全经营目标考核制度 。 要实行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 , 建立一套具有农发行特点的指标考核体系 。 考核评价要与各级行的自身利益挂钩 。 业务考核评价是全行性的工作 , 总行要制定考核办法 , 各分行要加强领导 , 认真组织实施 , 要建立经营目标考核领导小组 , 要把各项任务指标分解落实到有关部门和各基层行 。 完善代理机制 , 发挥代理制的补充作用 。 总行将制定业务委托代理的意见 , 有委托业务的分行要结合实际情况 , 据此制定实施细则 , 并认真组织实施 , 确保代理业务的正常运行 。 (本文是作者在1997年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全国分行行长会议上的讲话摘要)——选自《中国金融》1997年第2期《完善机制强化管理从严治行努力开创农业政策性金融工作新局面》朱元樑谈政策性银行体制改革根据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需要 , 1994年我国三家政策性银行相继成立 , 这标志着政策性金融体系开始建立 , 在我国初步实现了政策性金融业务与商业金融业务的分离 。 按照国务院的部署 , 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进出口银行三家政策性银行均直属国务院领导 , 由国家财政全额拨付资本金 。 其业务的一般特点是贷款利率较低 , 期限较长 , 有特定的服务对象 。 其中 , 国家开发银行注册资本金为500亿元人民币 , 主要任务是建立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 , 筹集和引导社会资金用于国家基础设施、基础建设和国家支柱产业等 。 农业发展银行承担国家粮棉油储备和农副产品合同收购 , 承担一些农业的政策性专项贷款 , 注册资本金为200亿元 。 进出口银行主要为大型机电成套设备进出口提供买方信贷和卖方信贷 , 同时 , 负责外国政府的转贷业务 , 注册资本金为50亿元 。 我国政策性银行的成立以及十多年来的运行实践表明 , 政策性银行在支持国民经济增长方面表现出以下优势:一是有利于减轻财政的负担 。 我国中央财政对国债的依存度较高 。 通过政策性银行发行政策性金融债券可以有效降低国家的负债率 , 虽然需要还本付息 , 但比起国债的无偿投入 , 国家承担的风险要小得多 。 二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 由于国家政策性银行与资金的使用者是一种规范的借贷关系 , 对投资项目的约束性强 , 需要借款人通过投资项目的收益还本付息 , 这样就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 政策性银行设立的经济学理论依据是“市场不灵”时 , 需要由“看得见的手”进入市场发挥调节、干预、引导作用 , 使社会资源得到合理充分的配置 , 并在一定程度上熨平经济周期过大的振幅,政策性银行就充当了这只有力的“看得见的手” 。 但与1994年政策性银行成立之初相比 , 当前我国的宏观经济环境、产业结构、市场需求和微观基础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 带有补贴的、政府指令的政策业务比重逐步下降 , 而自营开发性业务比重逐步上升 , 政策性银行业务不断市场化 , 政策性银行实现职能调整和机构转制的条件日益成熟 , 面临继续发挥政策性银行的作用和向市场转轨的任务 。 国务院在2006年工作要点中 , 明确提出深化并推进政策性银行改革的战略 , 由人民银行和财政部具体负责 , 三家政策性银行着手研究和设计符合各自特点的改革方案 。 特别是日前国家开发银行改革实施总体方案已获得国务院批准 , 这是政策性银行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 推进国有银行体制改革的又一重大步骤 。 从国际的情况看 , 上世纪90年代以来 , 世界政策性金融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 各国政策性银行普遍调整了发展战略 , 日益呈现出机构的重组再造及业务经营多元化、业务总量结构性扩张与逆转 , 业务手段加大商业化运作等趋势 。 政策性银行的融资结构逐步由财政融资向市场融资转变 , 采取分账户经营或母子公司的方式分别经营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业务 , 业务范围进一步扩大 , 进而导致总量的结构性逆转态势 , 即政策性业务规模逐步减少 , 商业性业务比重逐步扩大 , 从而与商业性金融机构发生业务的摩擦 。 但是 , 国外政策性银行的改革大多保持政策性金融的本质属性及非竞争的原则 。 ——选自《中国金融》2008年第17期《对深化我国政策性银行体制改革的几点认识》-END-在《中国金融》刊发的部分文章▼1.1995年第5期 , 《努力实现收购资金良性循环大力支持农村经济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