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股|上市夙愿正式启航,陆金所或成今年以来美股最大金融科技IPO( 二 )


赴美上市合适吗?
今年美股除了“四次熔断”外 , 对于中概股来说瑞幸风波带来的中概股信任危机、美国监管部门对中概股的监管政策趋严等因素使得美股的上市环境充满不确定性 。
【控股|上市夙愿正式启航,陆金所或成今年以来美股最大金融科技IPO】一些中概股为了规避在美上市的风险 , 开始采用私有化退市或赴港二次上市的应对策略 。 根据清科研究中心的统计 , 截至2020年9月中旬 , 本年度已经有15家中概股先后进行或准备进行此类资本运作 , 其中5家已完成私有化或第二地上市 。
此时“舍近求远”申请赴美上市 , 陆金所控股是什么打算?
市场人士分析称 , 陆金所控股在2017年成立陆国际 , 并在今年又获香港3张金融牌照 , 其业务触角已逐渐出海 , 走向国际化 。 选择美股上市更符合自己的业务特性 , 也能够通过美股市场让国际投资者熟悉自身业务 , 为进一步开展其国际化财富管理业务做好铺垫 。
另一方面 , 美股市场上有众多互联网金融相关上市公司 , 投资者对于此类业务较易理解 , 陆金所控股想要在美股市场获得更高的估值可能也是其中的一个因素 。
去年底 , 同为平安孵化的金融科技独角兽金融壹账通(OCFT.US)同样选择赴美上市 , 发行价格为10美元/ADS 。 尽管发行时较其A轮融资大打折扣 , 但是截至10月6日收盘时 , 其最新股价为21美元/ADS , 并在7月10日到达最高28.8美元/ADS的最高价 , 价格已然翻倍 。
招股书揭秘财务数据
平安集团将孵化金融科技“独角兽”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设立-流量-收入-利润” 。 平安集团在2019年半年报中 , 就将2017年首次实现整体盈利的陆金所控股放在了最后一个阶段“利润贡献”之中 。 然而之前在平安集团的定期报告中 , 陆金所控股的财务数据并未被详尽披露 , 此次的招股书让外界得以一窥这个国内在线财富管理平台巨头的业绩走向 。
招股书数据显示 ,2017年、2018年、2019年和2020年1-6月 , 陆金所控股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78亿元、405亿元、478亿元和257亿元 。 其中 , 基于科技平台收入占比近9成 。 2019年全年 , 陆金所控股基于技术平台收入419.29亿元 , 2020年上半年 , 陆金所控股基于技术平台收入214.53亿元 , 该收入占总收入比例从2017年61.9% , 增长到2020年上半年的87.7% 。 招股书称 , 基于技术平台收入主要包括零售信贷交易促成服务费和理财交易服务费 。
零售信贷和财富管理服务是陆金所控股两大主营业务 , 它们分别由平安普惠和陆金所理财平台提供 , 两项核心业务均有较大幅度增长 。 其中新增贷款总量从2017年的3438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4937亿元 , 复合增长率19.8%;除P2P外的财富管理资产总额从2017年的1253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3269亿元 , 复合增长率39.4% 。
在净利润方面 , 其2017年至今年上半年的净利润分别为60亿元、136亿元、133亿元和73亿元 , 2017年到2019年间的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达到近50% 。 不过可以看到 , 2019年的净利润同比增长乏力 , 略微下降;今年上半年73亿元的净利润也同比微降2.8% 。 不过其净利润率逐年上升 , 从2017年的21.7%提高到2020年上半年的28.3% 。
由于网贷业务的“三降”要求 , 陆金所控股的业务结构也产生了较大调整 。 招股说明书显示 , 陆金所控股的网贷存量资产已由2017年的3364亿元降至478亿元 , 业务总占比从2017年的72.9%降低到当前的12.8% 。
在今年的陆家嘴论坛上 , 中国平安集团总经理兼联席CEO谢永林就表示 , 陆金所控股定位于“金融科技公司” , 将强化“信息平台+赋能平台”两大功能 。 此次融资用途上 , 招股书也明确将继续主力加码科技投入 , 包括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技术研发;技术投资或收购;产品开发、销售与营销活动等 。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 ,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