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小时线上节目+20场演出,今年北京国际音乐节怎么看?( 五 )

从最开始对新兴古典乐传播方式的思考 , 到从音乐节内容形式的逐步转变 , 正当一切变得日臻成熟时 , 今年一场突然起来的疫情 , 让邹爽又不得不继续被迫开始思考 , 互联网与全球一体化这些新议题 。 “现在要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接壤这个时代 , 不仅要让音乐维持其永恒性 , 又要作为一种新的语言 , 来贯穿所有人的生活 , 让音乐更生活化 。 今年北京国际音乐节便是在这样一种全新的概念下应运而生的 。 ”

 

3月初 , 今年的北京国际音乐节开始筹备 ,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 , 原先做好的音乐节计划全部打乱 。 在国外的演出团体不能来华的前提下 , 邹爽和自己的团队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音乐节还办不办?” , 邹爽直言当下毫不犹豫 , “肯定办” , 因为“音乐不停息”的主题已经表明了今年北京国际音乐节主打的概念 。 邹爽认为 , “不停息”三个字秉承了一种责任 , 尤其古典音乐作为高尚的文化艺术 , 音乐节在北京早已作为标杆性的艺术节 , 这是不能轻易就倒下的 。

 

面对全球艺术家共同面临的形势 , 北京国际音乐节组委会主动跟全球合作过的艺术家取得联系 , 用240+小时线上音乐的形式 , 不光展示音乐、演奏音乐、分享音乐艺术家们的作品 , 也从中演变出了各种各样的节目形式 。 邹爽希望这些来自全球的艺术家 , 能在今年音乐节多元的节目形式中 , 真正地走到台前来分享 , 不仅用他们的语言分享自己喜欢的音乐 , 也可以介绍其他的音乐家 , 音乐节也能为他们增加多条音乐分享的新渠道 。 “疫情恰恰给了我们很好的机会 , 更加能做一些多元化、有下沉概念的音乐类节目 , 能够让古典乐更直接地走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 , 让音乐节在11天之内不停地在大众视野中出现 , 同时秉承着大家对线下的向往与崇敬 , 先把情怀调动出来 。 ”

 

在“情怀”的传输手段上 , 邹爽决定还是研发自己的APP客户端 , 进而实现引领观众找到欣赏音乐的方式 , 推出“240+小时线上音乐”这一形式 , 也是希望最终能把观众从线上引导到线下欣赏古典乐 , “制作线上节目第二个出发点是让音乐融入生活 , 今年与FM97.4北京音乐广播合作的午间音乐会 , 会尽量的到非演出场地 , 深入写字楼等公共空间 , 吸引人群从古典音乐爱好者转移到白领群体和上班族 , 由此吸引更多观众关注音乐 。 我们非常想在现在这个时间激发城市中的活力 , 激发人们对于听音乐的欲望 。 ”邹爽表示 。

 

在这次北京国际音乐节的节目规划中 , 邹爽看重的还有另一个出发点既是“推动古典音乐版权规范化” 。 邹爽认为古典音乐在国外版权非常严格 , 此次北京国际音乐节积极倡议古典音乐版权保护 , 充分尊重古典音乐知识产权 , 这将作为中国在此领域的发声 。 “我们必须从古典音乐在国际上如此成熟的版权机制里面脱颖而出 。 ”邹爽表示 , 虽然观众去APP看到的所有资源全是免费的 , 但不表示他们不给这些版权公司钱 , APP里面有很大的一部分支出是购买版权 , 她要把这个概念倡导出去 。

  

新京报采访人员 刘臻

编辑 田偲妮 校对 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