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用文化艺术璀璨国际大都市的夜色 上海不断回应品质生活新需求( 二 )


高品质、富有内涵的夜间生活 , 已不再是专属于一类人的生活标签 。
人们在月色下放松身心 , 在“沉静”间去观看和倾听世界 , 更实现一种自我“观照” , 为白天更好地学习工作生活而蓄力增能 。
今年夏天 , 上海博物馆推出了夜间专场 , 延续白天的主题展览外还搭建文创集市 , 打造“展览+文创+轻餐饮”的综合性夜场活动 。 而在百年洋房集聚的思南公馆 , 一栋栋充满艺术气质的老洋房 , 也成了市民游客喜爱的“夜趴”场所 , 大家围桌而坐 , 进行的是秉烛夜游般的“夜读” 。 思南书局复兴中路店 , 于每周五、周六晚营业至深夜12点 , 推出50个“深夜书桌”供预订 , 让读者能有一个属于自己静心阅读和学习的深夜空间 。 事实上 , 这里也常“一桌难求” , 读者同样覆盖了全年龄段 , 不仅有青年白领 , 也有中老年人 , 亲子家庭也出现在其间 。
上海旅游节期间 , 梧桐掩映的衡复风貌区内 , 衡山坊、黑石公寓等有夜间小型音乐演出;交响乐团的夜市里有很多好看又实用的特色文创衍生品;更有针对保护建筑爱好者而开设的“素人导览夜游露天博物馆”……
夜上海究竟怎么玩?
每个人心里的这份攻略都渐渐清晰 。
让白天回答“是什么” , 让夜晚回答“应该是什么”
作为世界文化艺术中心之一 , 法国巴黎常年有着大大小小的节日和各种文化节展 , 特别是每年十月定期举办的夜间艺术节日“巴黎不眠夜” , 通过一种崭新独特的方式把艺术带出画廊和博物馆 , 回归城市街角巷尾 , 让每个人都能感知艺术并欣赏艺术 , 唤醒城市最本真的艺术细胞 。
艺术节期间 , 整个城市的公共空间都会装饰上艺术装置 , 艺术家、市民和观光客们汇集一起 , 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心中的攻略来游览 , 也可以随意游弋在街头 , 与各式各样的艺术展演不期而遇 。
其间 , 所有活动和交通都免费 , 降低了人们接近艺术的门槛;邀请不同领域、不同风格的艺术家因地制宜打造融合城市文化风格的活动 , 从形式到参与方式都充满了惊喜和美感;此外 , 活动考虑到了不同年龄、不同客群的不同诉求 , 把“夜文化生活”变为一种集体艺术体验 , 在开放而多元的场域下 , 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文化艺术的浸润和熏染 。
“文化和旅游、商业是一种天然的融合 , 这当中要特别重视文化作为本源的作用 。 ”市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副主任、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杨雄这样强调 。 他说 , 过去常讲“经济搭台文化唱戏” , 现在到了高质量发展的阶段 , 这个思路就应该转变为“文化搭台经济唱戏” , 文化是本源 , 也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驱力之一 。
但同时 , 文化是需要积淀的 , 切不可急功近利 。 一方面 , 这需要供给更大的文化艺术发育空间 , 适当为未来留白;同时 , 也需要通过各类破圈的文化艺术活动 , 去涵养一个健康生态 , 让更多艺术家、创意家能抱持工匠精神来浇灌文化沃土 。
【文汇报|用文化艺术璀璨国际大都市的夜色 上海不断回应品质生活新需求】“国际大都市的夜 , 是值得花大力气来谋布提升的 , ”专业策展人水晶说 , 希望有更多体现都市空间形态之美、内涵之美的艺术节展亮相 , 拓展城市空间的可能 , 更丰实滋养人们的内心 。 “让白天回答‘是什么’ , 而让夜晚回答‘应该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