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杰|盘点港台华语流行乐坛消失的十大唱片公司上篇( 四 )


小虎队《快乐的感觉永远一样》1994年
飞碟唱片能够成为一道华语流行音乐史上最耀眼夺目的光芒 , 因为80年代以后的流行音乐实在太多太杂 , 假如没有一种与众不同的品位 , 很难让一代人留下深刻印象 。 尤其笔者以为 , 飞碟最最重要的一点 , 其他的唱片公司视为灵魂的往往首推歌手 , 也就是所谓“造星” , 因为歌手是本钱 , 甚至是摇钱树 。
而飞碟虽然也造星 , 好比万人迷的小虎队 , 但飞碟真正高人一筹的其实是汇聚最有实力的词曲音乐人 , 他们做流行音乐是真正把音乐和歌手是并重的 , 甚至可以说某些时候这些创作者比歌手更重要 。 而不像短平快的公司就是捧人挣钱 , 反正很多音乐公司其实只能生存那么几年 。
放眼整个华语流行乐坛 , 可能再没有其他公司像飞碟留下那么丰厚的遗产 , 在黄金时期就输出过宝丽金、华纳、滚石、上华等几家公司 , 之后还支撑福茂、丰华、正东、波丽佳音、艺能动音等其他公司许多年 。 制造了小虎队这种超级偶像 , 但本质上 , 飞碟的音乐非常有个性和品味 , 他们的歌手从苏芮、蔡琴、姜育恒、王杰、叶欢、蔡幸娟、黄莺莺、张雨生、郑智化等等一路数下来 , 全是清一色有个性特点的歌手 , 恐怕早期除了诞生过小虎队之外 , 一直就没有多少偶像元素 。 实际另有红孩儿也风靡一时 , 但影响远不及小虎队 , 这个问题其实飞碟内部也意识到同质化的弊端 。 要到90年代后 , 才有伊能静、郭富城、林志颖等偶像歌手增多 。
实际后期发掘偶像这个现象渐渐增多 , 恰恰与华纳公司在台湾开始注资收购飞碟之后(1991 , 也有说1992) , 双方经营理念产生分歧 , 飞碟原班人马为此已经有所抵触 。 当然 , 处于最鼎盛的时期的飞碟还没有影响到总体业绩和音乐水准 , 但到了1995年 , 一是华纳对飞碟的收购大势所趋 , 二是 , 两家公司运作方式的分歧严重到核心管理层难以接受 , 结局就是原飞碟管理层几乎全部出走 , 这家最优秀的华语唱片公司就此消亡 。
虽然在1996年 , 并入华纳的飞碟字号还是存在 , 但已经不再是原来的飞碟唱片 , 名下也根本没有什么原来的飞碟公司歌手存在了 。 小虎队去了宝丽金旗下的正东 , 王杰、张克帆(红孩儿组合主唱 , 声音感觉非常好)去了波丽佳音 , 蔡幸娟去了艺能动音 , 张雨生、林志颖、郑智化去了新组建的丰华 , 一个华语流行音乐的业界传奇从此风流云散 。 就像广告界的那句老话 , 一直被模仿 , 从未被超越 。
王杰《我要飞》1990年
飞碟唱片缔造优秀流行音乐的核心是他们拥有强大的原创凝聚力 , 李子恒、陈志远、陈大力、陈秀男、殷文琦、刘虞瑞、杨立德、陈复明、陈耀川、姚若龙、陈乐融、戚小恋、宋文善、许常德、陈庆良、张方露、李士先、吴大卫、林一平、蒋东良、张玉美、靳铁章(靳铁章是资深音乐人 , 严格说不算飞碟名下 , 之前他知名的歌是捧红上华公司孟庭苇的《冬季到台北来看雨》 , 与飞碟合作把他推到一个更知名的段位 , 后来给刘德华写了古典风的《真我的风采》)……这个名单还可以有很多 。 飞碟可以通过对音乐的创造和追求 , 汇聚老中青各种创作人才 , 这些幕后班底才是歌曲质量的保证 , 唯有他们的团结才可以推出各种独具特色的歌手明星 。
如飞碟的灵魂音乐人李子恒 , 他几乎是整个流行音乐史上最杰出的词曲作者 , 放眼几十年的华语乐坛 , 与他一样用类似“才华横溢”等华丽词汇形容的音乐人没有一百也举得出几十个 , 所谓流行音乐 , 能把歌曲朝简单通俗化做的人非常之多 , 可能朝精致典雅上做的绝对不多 , 李子恒就是其中一个 。 但李子恒的雅 , 并非像今天一些国内音乐人矫情做作的伪古风 , 李子恒创作的歌曲是一种蕴含意境的古典 , 旋律和歌词会适当带一些传统元素 , 但绝对不是风格做作和卖弄辞藻 , 自有诗词歌赋以来 , 真正雅的讲究是一种意境 , 李子恒写的虽然是流行歌 , 但能够多少达到这种境界 , 其他的音乐人要么单纯某种方面可以 , 比如顾嘉辉、黄霑、殷文琦都是作曲 , 而许常德、姚若龙又只是写词 , 两方面都可以意境融合的音乐人几乎再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