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机制新 产业旺 农家富——静宁产业扶贫模式探析( 二 )


为顺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趋势 , 静宁县城川乡政府与甘肃德美地缘现代农业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创建了德美地缘现代有机苹果示范园 。 该示范园总面积500亩 , 主要打造集“名优特新”品种、高效栽培模式、集约化经营于一体的现代有机苹果示范园 。
“从示范园建设一开始 , 我们就按照有机苹果生产要求 , 建立严格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和全过程监控制度 , 使生产出的果品真正符合有机标准 。 ”德美地缘现代农业集团董事长田积林说 。
德美地缘现代有机苹果示范园采取“公司+基地”的办法 , 通过土地流转 , 打破单家独户生产模式 , 实行公司化经营、市场化运作 。 目前 , 示范园已完成了土地流转整理、立柱支架搭建、苹果苗木栽植、滴灌系统铺设和园区道路砂化 。
田积林介绍 , 园区建成后 , 3年可进入盛果期 , 按照亩产鲜果8000斤、每斤4元计算 , 亩收入可达3.2万元 , 整个园区年产值1600万元 。
依托德美地缘现代农业集团在北京、成都等地设立的直营店 , 静宁县城川镇产出的优质有机苹果将直接进入大中城市市场 , 真正实现产供销一体化 。
一枝独秀不是春 , 百花齐放春满园 。 静宁县借助龙头企业雄厚的资金实力、专业的科技人才、成熟的市场资源等优势 , 拓宽从农户到基地、基地到市场的产销路子 , 现已发展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14家、市级46家 。 各类龙头企业年实现销售收入28亿元 , 为贫困户落实“代购代销”收入2400万元 , 吸纳贫困户就地就业8500人 。
专业合作社“联农户”
静宁县余湾乡辖9村2258户10681人 , 有7个深度贫困村 , 建档立卡贫困户918户3831人 , 2019年末仅剩12户46人尚未脱贫 。
显著的脱贫成果背后 , 是科学合理的脱贫机制 。
余湾乡有耕地2.8万亩 , 果园面积2.6万亩 。 在培育和引进省级龙头企业的同时 , 余湾乡新建村级合作社9家 , 入社社员2258户 , 其中918户贫困户全部纳入合作社 , 组建了苹果产业扶贫联合体 。
“这个扶贫联合体是由羲果源产业扶贫开发公司、静宁县红六福果业公司、10个果品专业合作社和2258户农户组成的新型农业经营组织联盟 。 ”余湾乡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
在苹果产业扶贫联合体中 , 村集体和农户以土地、果园、人力资源、技术等入股 , 资源变资产 , 贫困户以产业配股资金、精准扶贫贷款和闲余资金入股 , 资金变股金 , 合作社负责运营 , 实现利益最大化 。
余湾乡王坪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李守苗在自己种苹果的同时 , 将1万元的产业配股资金入股到合作社 , 每年分红1000元 , 已连续分红两年 。
【甘肃日报|机制新 产业旺 农家富——静宁产业扶贫模式探析】“入股合作社 , 不仅可以分红 , 还能学习苹果种植技能 , 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种出更好的苹果 。 ”李守苗说 , 在合作社的带动下 , 他在种好自家10亩果园的同时 , 又承包了10亩苹果园 , 现在已经脱贫了 。
近年来 , 静宁县通过引导村集体和农民以土地、资金、农用物资、技术技艺等多种方式入股专业合作社 , 将分散的小农户组织、融通、联合起来 , 进而扩大经营范围、实现规模化生产 , 通过建立“保底收益+务工收入+盈余股比分红”利益联结机制 , 让更多群众共享合作社在产业发展中各项惠民利好政策 , 确保群众真正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 。
数据显示 , 截至目前 , 静宁县共建办种植、养殖等合作社1696个 , 吸纳农户5.976万户 , 其中贫困户3.288万户 , 实现分红1104.62万元 , 产业脱贫3.088万户 。
静宁县还整合资金、人才、市场等资源 , 探索打造了一批集生产、贮藏、加工、包装、销售为一体的合作社联合社 , 示范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809家 , 家庭农场300家 , 让合作社在增收致富、产业扶贫及乡村振兴过程中真正发挥了“助推器”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