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这5年】优化营商环境 释放发展潜能( 二 )


既能放得下 还要管得牢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 。 商事制度改革的红利 , 不仅凝聚在“放”上 , 还体现在“管”上 。 未来监管理念的重点是建立以企业信用为核心的新型监管机制 。
自2017年以来 , 国务院每年都对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作出部署 , 经过2017年、2018年、2019年连续3年的改革 , 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已经由2017年的60类压减到目前的10类 , 压减幅度达到83% , 惠及企业超过2.5万家 。
简政放权做“减法” , 强化监管做“加法” , 优化服务做“乘法” 。 市场监管总局质量监督司负责人孙会川告诉采访人员 , 下放许可证审批层级后 , 企业申请许可证的效率进一步提高 , 时间成本进一步降低 , 取证更加便捷 。 同时 , 通过加大质量安全监管力度 , 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 , 不断提高生产许可证审批效能 。
“加强质量监管更需要企业的责任心与信用度 , 形成行业自律 , 避免造成有效投资增速放缓、无证生产、假冒伪劣等现象 。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认为 , 减少部分许可认证检验 , 加强问责制 , 可以更好地增强企业内生动力 。
既要“利剑高悬” , 又要“无事不扰” 。 市场监管总局已于今年7月份会同15个相关部门联合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 , 涵盖35个业务领域共74个联合抽查事项 , 推动“进一次门、查多项事” , 有效减轻企业负担 。
市场公平竞争是维护经济高效运行的重要保障 。 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唐军表示 , 将进一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 强化企业信息公开公示 , 健全失信惩戒机制 , 推进实施智慧监管;完善缺陷产品召回制度 , 做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常态化;引导平台经济有序竞争 , 依法查处电子商务违法行为 , 为营商环境优化提供坚实支撑 。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采访人员 郭静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