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北海公园养菊人15个国庆“备战”花展


北京青年报|北海公园养菊人15个国庆“备战”花展
文章图片
37岁的刘宁,是北海公园标本菊传统养植技法第五代传承人。今年的国庆假日,刘宁和同事们为北京市菊花(市花)展览做着最后的准备,而这也是她成为“养菊人”以来,在工作岗位上连续度过的第15个国庆节。
3000余盆名菊剥蕾全靠手
沿着北海公园九龙壁向西,穿过西北角的一条被竹林包围的廊道,绕过郁郁葱葱的树丛,就能看到一亩见方的苗圃和温室花棚。10月7日,北青报采访人员见到刘宁时,她正在苗圃中给花浇水、剥蕾,连续的弯腰、下蹲,她的额头已经渗出了汗水。“离菊花展不到半个月了,正是打紧的时候。花开前的植株,一天一个样,每天都要精心打理。”回答北青报采访人员问题时,刘宁的目光也离不开她的“宝贝”。原来,此时的菊花,每天都会长出很多花蕾,为了保证主花的营养,必须将“旁朵”掐掉。而且整个过程不能动剪刀,怕留下“伤口”,只能用手指甲轻轻剥下。
除了剥蕾,浇花也有门道,各个品种的菊花不能“一视同仁”,并且还需“试水”。比如十丈竹帘、绿牡丹,这些老龄品种,随着时间性状退化,根系越来越弱,如果水太大了,容易烂根。刘宁告诉北青报采访人员,北海公园目前共有800余种、3000余盆名菊,传统名菊尤为丰富,被誉为北京地区的“菊花种植资源库”,也是菊花繁殖展示技艺传承基地。
让800余种菊花“应展全展”
一年一度的北京市菊花(市花)展览,至今已经连续在北海公园举办了40届。今年的展出时间是10月22日至11月8日,刘宁说,她心里已经有了展位内每盆菊花摆放位置和每种菊花参展顺序的“蓝图”,“今年参展最大的愿望,就是尽全力做到800多个品种的菊花‘应展全展’,让菊花爱好者一饱眼福。”
10月3日深夜,狂风大作。刘宁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心里惦着苗圃里近3000盆还未开花的“幼菊”。第二天一大早,含苞待放的菊花东倒西歪、摇摇欲坠,为了将“伤害”降低到最小,刘宁挨个扶正花盆,并且重新固定,让受伤的菊花重新接受太阳的能量再“活”回来。
这些稀有菊花,不仅在养的时候让她操心,在展出时也牵着她的“心”。记得有一年,很多游客拍照时,为了让菊花带露珠“有仙劲儿”,就用喷壶在花朵上喷水。殊不知这样一来,水珠变成放大镜,日光加倍照射,灼伤了花瓣,只能撤下。“每年花展,我都会守在这些花旁。让这些花以最好的状态,迎接参观游客。”刘宁说。
培育新品3年终迎花开
刘宁师从菊花泰斗“中国菊艺大师”叶家良,与菊花打交道已经15年了。对养菊的热爱和“十五年如一日”的韧劲让刘宁斩获了“中国菊艺新星”。
培育新品种,也是养菊人的看家本事。在苗圃中最靠近大门的位置,摆放着刘宁培育的新品种。其中一株名为“太液雄风”可是她的心头肉。花开后呈喜庆的砖红色,成片摆放后与“红墙绿瓦”的北海公园十分般配。
“培育这个花,我等了整整3年。”她告诉北青报采访人员,这株新品种是通过“红衣锦绣”和“金风万里”杂交育种而来。第一年由于杂交种子比芝麻还小,在养成开花的时候,花朵小、植株弱,惨遭淘汰。当时她咬牙保住了,想再培育看看,换了扦插法培育。没想到第二年,开出了饱满、华丽的大长匙瓣。而培育新品种成不成功,要等到第三年,花株性状稳定。最终,刘宁的坚持,换来了新品“太液雄风”,并获得了全国菊展一等奖。
【北京青年报|北海公园养菊人15个国庆“备战”花展】文/本报采访人员 蒲长廷 摄影/本报采访人员 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