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曲|“《三体》三部曲”科幻的力量,体悟人类悲剧的深刻
本文插图
《三体》是刘慈欣创作的系列长篇科幻小说 , 由《三体》、《三体Ⅱ·黑暗森林》、《三体Ⅲ·死神永生》组成 。 第一部获得了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 。
刘慈欣作为一名工程师 , 他有逻辑严密的工科生思维 , 他非常关注物理和对宇宙的研究 , 由衷的热爱使得他积累了非常多的关于宇宙的知识 , 这是他成为一名优秀的科幻小说所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 。
刘慈欣在《三体》中显然戳破了某些人们习以为常的温馨梦幻 。 常识和逻辑在刘慈欣的小说里不是失效就是扭曲了 。 然而不得不承认 , 他这种技术狂特有的冷酷具有非凡的吸引力 。 更关键的是 , 他天马行空的想象 , 可能误打误撞地触及人类最核心的秘密 。 刘慈欣在《三体》中似乎是第一次如此尽情地描绘人类终结之时的场景 , 让人彻底沉入到末日景象之中 , 并从中找到了力与美 , 体悟到人类悲剧的深刻性 。
《三体》的加速经典化和科幻文学的崛起 , 是智能产品全面占据人们日常生活的时代 。 科技化身为我们手机的小屏幕 , 一步步把我们的工作、生活、娱乐乃至精神世界全装了进去 。 2010年11月 , 《三体Ⅲ·死神永生》出版 , 这一年 , 苹果公司推出了一款风靡全球的智能手机iPhone4 , 很多人对苹果及智能手机的了解和接受正是从这款划时代的产品开始的 。
在科技如此全面地潜入、渗透和塑造我们生活的时刻 , 科技神学化便成为这个时代重要的意识形态 。 当时代欢呼着将科技悦纳为主宰自身的神祗时 , 科幻文学就成了一时风头无双的新潮文化类型 。 “科幻”于是生成了一种兼容智力与潮流、科技与文明、通俗性与批判性的文化身份 , 一时既栖居了无数“逃往未来”的隐匿者 , 又汇聚了大量以未来镜像返观现实的批判者 。
在智能科技崛起的历史条件下 , 在智能科技日常生活化 , 科技思维日益成为主导性想象方式的时刻 , 刘慈欣的《三体》科幻提供了应对当代文化危机的新整体性和新想象力 。 刘慈欣的文字精准而结实 , 使幻想变得栩栩如生 , 他的这些壮丽的宇宙景观和精妙的物理设想 , 那种感觉就像离开池塘见到了大海 。 另一方面 , 刘慈欣创造的世界有着读者可以认同的鲜活的历史感和现实感 。 刘慈欣的科幻世界与现实之间的连接点 , 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国经验” 。
刘慈欣曾说过一句话:“IT技术的增长造成了人类进步的假象” , 我们所在的时代 , 确实是IT技术一个发生了科技爆炸 , 而其它基础科学的研究还处于停滞阶段 , 人类还在继续使用汽油发动机作为汽车动力 , 人类还在使用煤炭作为电力的能量来源 , 核聚变的研究以及研究了快一百年 , 还处于停滞状态 。 因此 , 与其说《三体》在推举一种披着宇宙社会学外衣的文明间的弱肉强食 , 不如说《三体》敲响文明的警钟 , 又在化解危机的英雄叙事中重申了一种超越个体的协作性伦理 。
《三体》呼应着科技时代人类的共同焦虑 , 这种焦虑是超意识形态的 。 回应时代焦虑的方式是启动了一种有别于现代主义原子式想象的宇宙史诗描写 , 史诗的本质不在于场面的宏大 , 而在于一种理解世界的整体性方式 。 正如他的科幻小说中 , 将基础科学看得非常重要 , 人类能够达到今天的文明程度 , 基础科学的研究是最重要的源泉 , 如果没有万有引力定律人类飞不上太空 , 没有相对论就没有原子弹 , 也许没有核威慑 , 地球可能现在还在发生世界大战 。
刘慈欣的《三体》涉及了信仰、未来、理想、乌托邦 , 这些人类永恒的心理需求在不同的时代会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 在一个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 , 在宇宙大爆炸和坍缩的背景下 , 光年和基本粒子的尺度上 , 他探讨了信仰会采取的形式 , 与科学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 今天 , 科技产品已经遍布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 , 科技让世界更便捷 , 让人更舒适;技术不仅改变了人的生活方式 , 也在悄然改写我们对人的定义 。
- 游戏|2款,新游推荐,科幻,写实,冒险,近日最期待的新游戏推荐!
- 新华社新闻像科幻小说!望远镜捕捉到黑洞“吞噬”恒星罕见画面
- 食品|像科幻小说!望远镜捕捉到黑洞“吞噬”恒星罕见画面
- 新华社|像科幻小说!望远镜捕捉到黑洞“吞噬”恒星罕见画面
- 时代乐|刘慈欣的《三体》究竟多伟大?奥巴马看后:原来美国总统如此渺小
- 科学|我们星球未来的7种乐观设想
- 科学我们星球未来的7种乐观设想
- 电玩迷|三部曲合集《质量效应:传奇版》现身韩国评级网站
- 中关村在线小米硬核科幻“木星黎明”智能积木众筹 仅需79
- 未来的世界,科技与幻想谁先抵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