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和上海,你喜欢哪个,为啥

总体而言,喜欢上海。
不过对于个人而言,生活的圈子还是有限,所以不作为别人是否去上海北京的理由。
太个人化了,正如你问别人喜欢吃甜还是吃咸一样。
曾经混迹北上广,本身是广州人,上海呆了四年(前后两次),北京呆了六年。
分开几个层面看吧:
气候:各有特色,总觉得广州太潮湿(广州温度不低但是遇上湿冷,体感温度超低),北京太干燥(属于一年四季都要润肤露那种气候),上海刚刚好。不过,干燥有干燥的好,洗了衣服一般一天就干了,很少下雨,跟广州一年几十次台风,上海一年也有好几次。我始终认为气候是造就地区文化的根本。气候为上海带来了细腻,四季分明也造就了北京的气质。说起北上的气候,不得不提上海的黄梅天气,如果是湿黄梅,那种潮湿的程度是比广州还厉害;另外一点是北京的暖气,在冬天真的是超爽,屋内穿短袖吃冰棒,屋外厚大衣滑倒摔跤(O(∩_∩)O,真坏 )城市规划:什么CBD那些就不说了,北京规划方面比较“整齐”,而上海,还是有深厚的老城市痕迹。我个人喜欢上海就是这个原因,上海的路适合走路,林荫小道,舒适自在;北京的路笔直宽阔,适合开车(如果不堵)。以前在上海的时候,经常从徐家汇走到外滩然后再走回去;北京,除了国子监到南锣鼓巷一段路之外,其他的都是冷冰冰的高楼大厦。交通:北上广,北京最差,北京被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停车场”,记得几年前有一次北京拥堵指数9.7还是9.8,估计大家没概念,为了便于各位理解,说明一下:10就是停车场了。北京的司机,对于拥堵的标准是:能动就不算堵。交通状况,在北上广三个城市,上海算最好,虽然我是广州人,我觉得广州很多地方比上海优胜,但是上海现在的交通状况最好。我在2003年第一次到上海的时候,我觉得上海是很疯狂的,地面到晚上十二点还堵车(徐家汇),然后万体馆和徐家汇两个地铁站,绝对是现在广州“地狱西”也比不上。不过交通这个东西必须是有阵痛期,记得广州在90年代的时候,也是被成为“整个城市都是大工地”,什么城市都好,交通必定越来越好吧。吃:上海吃好的东西很贵,嗯,北京更贵财富:上海有钱人很多,不过北京更多生活便利性:上海真的领先不少,上海貌似政府规定,每500米必须有一个便利店,而且还是24小时营业的,而且上海的便利店是可以交各种生活费用的,超级方便(当然现在都在线交了),北京…………文化:北京领先上海,各种演出(包括世界一流的乐团,明星)很多,比上海多一些,北京上海都比广州多很多,估计中国南方,可能香港也瓜分了部分的演出资源,广州着实很少政府的配合度:上海优胜优胜优胜,上海政府基层真的很好,首先是密度:我在上海租了房子的第一天,去居委办暂住证,走了5分钟,人家说我走错地方了,要去另外一个地方,再走了五分钟就到了,拿着租房合同和身份证就能搞定(貌似是这样,反正很便利);然后居委的人很热情,登记了一下资料就可以去办证中心,走了15分钟到办证中心,然后一个下午搞定了;更让我感动的是,每个月居委都会上来敲敲门,登记你是不是还在这里住,居住证到期了,居委会帮你续办,对居委主动帮你办理,然后把卡送上门,我是觉得居委会有这种服务,真的是至少冠绝中国了。当年(2012年)我是从上海挪去北京的,所以到了北京租了房子第一天也是去办居住证了,然后居委很远,走路30分钟,到了之后,各种繁复手续,最后说房东没交税,让我先补了税款才能办,全程板起脸,最后也是没办成…………好吧,可能中国其他地方都是这样的,但是上海基层政府方面做的好,我相信是毫无问题的吧。(为了避免某些人专门来杠,所以我特意标注了我的经历是在2012年,社会在进步,包括政府部门,后来我因为要个人出国旅行办理了一个一年期的居住证,那次的确简单了一点,至少不会让一个租客操心房东有没有交税的问题)工作:上海偏商业;北京偏电子和互联网;当然这仅仅是偏向而已古迹:北京优胜太多,相信也没有什么争议的回归最初说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和感知,就好像有人喜欢吃牛肉有人喜欢吃猪肉一样
以上仅代表个人意见
■网友的回复
作为一个痴迷上海的北京小碎嘴,想说一下两个城市感觉。
1、上海是金融中心,高楼大厦摩天大楼确实秒杀北京,但是,北京的商区都是情。
在北京除了国贸地区之外,其他地方的商业区和上海真的没法比,三里屯之类依我看都是勉强合格。从小混迹西单,王府井。长大混迹国贸三里屯。但是还是拜倒在上海新天地,k11,浦东的商场了。第一次去合生汇,我激动的说天呐北京还有这么大的商场啊!
上海的商业区划分的很集中,尤其对于浦东的开发,毕竟是后期开发的,整体规划做的确实不赖;我几乎每年去一次甚至几次上海,因为我喜欢逛街更喜欢在上海逛街,每一个商区都可以让我百逛不腻。终于理解小时代那种上海商场刷刷刷的感觉了。在k11看展我能看好几天,只要我去我都会泡在里面。还有去新光天地,环球金融中心受受刺激,去正大广场吃吃喝喝,很小资。
而北京因为历史原因,虽然曾经的百盛,长安商场,包括王府井看着旧旧的格格不入,里面的一些only,百丽等依旧引领时尚,当然还有现在比较新的优衣库,zara之类的。但是对于北京孩子来讲,里面全部是满满的回忆。
长安商场是北京市第二个麦当劳,从幼儿园开始,一个套餐8块10块吃起来的,我小学一年级起每一个生日都是在哪儿度过。小时候第一双名牌运动鞋,是我妈咬牙在长安商场给我买的安踏。
初高中的西单是我们儿时臭美的地方,77街的酸辣粉最好吃秒杀天下第一粉。西单大悦城最早是临时房手机大卖场,第一个摩托罗拉的手机四年级时候我妈妈买的,还带一个30w的摄像头,那时候真的觉得自己最牛批。初中出的LG巧克力,我班同学一度羡慕我的手机铃声,i 巧克力 哟。新时代,华威几乎很少去,因为嫌弃里面的东西比明珠贵。那会儿二百块钱在西单能买一袋子衣服。哦对了还有图书大厦,老师列的书单只有图书大厦能买全,一到开学去图书大厦买辅导书为了抄答案。只有去图书大厦的时候,家里给钱从来都是痛痛快快。我甚至一度怀疑图书大厦是不是给北京市学校提供提成,一到开学季挤都挤不进去。
所以一到上海就剁手,一在北京毫无购物欲。
也有可能是北京逛腻了哈哈哈
2、北京的护城河和上海的黄浦江。
北京作为内陆城市,只有护城河通惠河贯穿北京。(具体真不知道还有什么,勿喷,我直到上大学才第一次去长城和故宫)但是毕竟河和江是无法相提并论的。小的时候护城河被我们叫臭水沟。我不知道黄浦江曾几何时是不是这样。当然现在护城河两岸都被修的特别美,晚上夜灯一照,很静很美。
第一次大学去上海,对于一个喜欢水的人来说,我太喜欢黄浦江了。尤其是那种站在外滩看浦东的繁华,低云的时候大厦在云里。还有在浦东看外滩,看着外滩的各种洋楼,我能在江边看很久。去上海最喜欢去一个叫做老船长酒吧,就是在青旅顶层。哪里的露台看浦东很美,喝着小酒看着夜景,太滋润了。所以对于一个爱感慨的人,很多次自己一个人去上海的时候我最喜欢在外滩和浦东江边泡着,没什么,就是喜欢,就是觉得敞亮舒服,而且能让你感慨一波生活。
【北京和上海,你喜欢哪个,为啥】 而北京,只有后海还有这种魅力,让人可以安静一下。不要去银锭桥附近感受,而是宋庆龄故居那边。那边店少,是真的后海。
有机会非上海本地人可以去感受一下,最好天黑之后。千万别拍照之后就走,坐在江边好好感受一下所谓的人生。浦东的那边的星爸爸和哈根达斯也可以坐着感受。
3、街道,四合院,洋楼,古建筑。
虽然作为一名90后很喜欢都市生活,但是我更喜欢都市的“旧”。
对于北京,我真的很遗憾。小时候的四九城随着发展拆的拆,搬的搬;我不想抨击北京的规划,但是就是遗憾。儿时的很多地方都变了,除了了皇家园林,鼓楼安定门外。我看着破旧的城楼,特别遗憾。想起了梁思成先生曾经一度要求保留的四九城,直到现在我才能明白。
北京对于我来讲是家,无关首都和政治中心。
儿时最开心的是去陶然亭玩海洋球滑大雪山,和爸爸一起在北海颐和园划船,去地坛的庙会买五块钱一本的盗版书,去八一湖,现在的玉渊潭公园玩水上世界。说实话我直到大学才去的故宫和长城,并且爬过一次长城之后发誓再也不去,为了省钱下山腿都抖。
北京的历史建筑和历朝的古都有关系,皇家园林,古建筑群真的是叹为观止。除了旅游之外,如果你在这个城市生活,可以好好去体验一番。
尤其建议亲子,我小时候最美好的回忆都是在各大公园里。
而胡同现在除了鼓楼地区,雍和宫,前门那边保留的比较完整,其他的我真想不出来了。走在胡同里,夏天的时候绿荫掩映,听着鸟叫和胡同门口大爷大妈的说话,喝一瓶北冰洋或者吃一个老冰棍,这才是北京。
遗憾的事,现在我看着它曾经的味道一点点变了,住在胡同的同学一个个搬到了郊区。能拆的拆,能搬的搬,保留下来的旅游打卡景点之外没有味道了。我看着北京高楼不是高楼,胡同不是胡同太遗憾了,这个规划真是一言难尽。好在从小生活的地方一直没变,除了少数的商业楼盘之外,依旧是以前的模样。也不知道该开心还是该难过。
而上海我最欣赏的是新的新,旧的旧。老城有老城的味道,新区有新区的摩登。从浦西到浦东感觉像穿越一样,看着民国时期小洋楼到摩天大厦。
我很喜欢上海弄堂里的民宿,对于高楼大厦而言上海的弄堂和北京的胡同都是能体验风土人情的地方。住在巨鹿路时候的,早起的馄炖店,晚上的水果便利店真的很有人气。沿途的弄堂,洋楼,每一个都有它的故事,它的人间沧桑。
我更羡慕上海或者南方城市的沿街底商,无论你想买什么吃什么都很方便,走一路吃一路逛一路,南方真的很适合实体。而北京很少有这种规模性的沿街底商,曾经为了吃烤冷面从三里屯走到国贸到世贸天阶都没有吃上。除了商区工体之外,很多地方夜晚就安静下来了。(ps:北京做实体好特么难)
4、人
其实南北方差异大,毋庸置疑。我下面想说的直白点无关地域黑全是个人体验。
上海人,骨子里都带着股子傲劲儿,特别会过日子,也特别会赚钱。妈妈在上海的战友几乎人人炒股,做生意,在公司外企。关键是上海人太精致了,我真的五体投地的服气。一度网络说上海人觉得除了上海人之外其他地方人都是土包子,然后各个城市的人不干了开启骂战。但是说实话,上海人的引以为傲我后来深入接触之后我才理解,其实就是对自己城市的自信和骄傲。
这点其实并没有什么错,每一个人都深爱自己的城市,只是表达方式不同,当然那句话可能是误解。最早几次去上海的时候我经常和出租车师傅吵架,他们好凶,说上海话说我,真的一句听不懂。我又是那种遇水是水,遇火是火的那种人。后来一度去上海都说自己是北方人不说自己是北京人,怕引起口舌之战。毕竟曾几何时我很愤青的,不允许任何一个人说北京不好,哪怕雾霾巨严重的时候。但是有一次夜里,15年左右,我坐车去上海郊区的住处,我一个人夜里从酒吧玩的回来打车吓到不行。一个师傅一直安慰我,和我唠家常。再后来,我去上海,特别喜欢和司机聊天。
妈妈的战友很多是上海的老三届,有一次我们去上海参加他们兵团聚会,我被上海的叔叔阿姨折服了。基本上阿姨们都六十多岁,化着淡妆,穿的精致,小包包一挎,真的特别洋气。而且这些上海的叔叔阿姨每周必聚会,吃喝玩乐。哪儿里开了餐厅都会去吃。我们在上海的行程被叔叔阿姨带着吃了好多我都觉得新鲜的地方,而且味道特别棒,我足足胖了好几斤。
而且这些叔叔阿姨经常旅行,一个叔叔为了方便买了商务车带着战友自驾游,超级会享受。反观我的母上大人,虽然也精心打扮,但是对于享受这一点真的没上海叔叔阿姨看的开。我知道我妈妈为了我,但其实有的时候特别希望她学习上海叔叔阿姨,好好享受一下,辛苦一辈子,就是去做去体验自己想做的事情就好啦。所以干脆我就带着我妈台湾香港澳门以及各个城市玩儿一圈。直到由于身体原因以及近两年工作忙碌才不去旅行了。
其实,我希望老人家有老人家的活法,年轻人有年轻人的生活。上海的叔叔阿姨也带孙子孩子之类的,但是她们懂生活。而我们北方家庭的家长大部分都是兢兢业业的那种,我挺希望自己家长辈都像她们一样去生活,自己晚年过的更充实,或者说为了自己活。我老跟我家太后说,你可千万别省吃俭用,别为我考虑。而这个时候她会悠悠的说:“喔喜欢宅在家开电视剧“,确实也有身体原因。而对于消费来讲,一件衣服穿十年,但是我家里的包裹现在我妈是我的几倍,买十斤水果,团购蔬菜以及各种干果,我也是跪拜了。前几天十斤白薯被我家狗扒了可心疼了。
北京人嘛,性子直,贫,也是天生带骨子傲劲儿。上来无论什么场合见面大家盘盘道,你是西城的,我是崇文的,他是东城的。小学初中高中哪儿年念的,基本上都差不多,说几句大家就聊起来了。但是也不可否认的是北京人的“懒”。身边少数人是职业工作狂之外,大部分北京人是那种及时行乐不争不抢那种。以我为例,不求大富大贵只求开心就好。所以在职场上一度评价北京人无上进心吃不了苦。当然其实并不是,北京女孩的上进心和吃苦劲儿真的不是盖的。其实我们和所有北漂一样也要面对生活,以及未来的上有老下有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