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泉|2000 年的朴树: “袁泉,你歧视艾滋病吗?”


袁泉|2000 年的朴树: “袁泉,你歧视艾滋病吗?”
文章图片
袁泉|2000 年的朴树: “袁泉,你歧视艾滋病吗?”
文章图片
袁泉|2000 年的朴树: “袁泉,你歧视艾滋病吗?”
文章图片
袁泉|2000 年的朴树: “袁泉,你歧视艾滋病吗?”
文章图片
袁泉|2000 年的朴树: “袁泉,你歧视艾滋病吗?”
文章图片
袁泉|2000 年的朴树: “袁泉,你歧视艾滋病吗?”
文章图片
袁泉|2000 年的朴树: “袁泉,你歧视艾滋病吗?”
文章图片
袁泉|2000 年的朴树: “袁泉,你歧视艾滋病吗?”
文章图片
袁泉|2000 年的朴树: “袁泉,你歧视艾滋病吗?”
文章图片
袁泉|2000 年的朴树: “袁泉,你歧视艾滋病吗?”
文章图片
袁泉|2000 年的朴树: “袁泉,你歧视艾滋病吗?”
文章图片
袁泉|2000 年的朴树: “袁泉,你歧视艾滋病吗?”
文章图片
袁泉|2000 年的朴树: “袁泉,你歧视艾滋病吗?”
文章图片
袁泉|2000 年的朴树: “袁泉,你歧视艾滋病吗?”
文章图片
袁泉|2000 年的朴树: “袁泉,你歧视艾滋病吗?”
袁泉|2000 年的朴树: “袁泉,你歧视艾滋病吗?”
有一句话说得挺残酷的 。
“不满现状的人 , 才会对过去念念不忘 。 ”也不是发生了什么具体的糟糕事 , 而是陷入了一种低迷的状态 。 “丧” 。 这种感觉在前两天刷到一个古早老视频时变得越发明显 。 那是 2000 年的北京街头 。 朴树在做街头采访 , 拦住了远处穿着蓝色吊带骑着跨式机车的袁泉 。
朴树问袁泉:“你是否认为夜晚比白天更美好?”一个很无聊的问题 , 要是我大概会翻个白眼直接走开 , 但袁泉却认真回了个“对” 。 借着朴树又问:“你幻想吗?”袁泉微微偏头笑了一下 , 我以为她这是在表达对这个无厘头问题的嘲笑 。 结果她说:“当然幻想了 。 ”我感觉我被嘲笑了 。
“你煲电话粥吗?”“当然”“你歧视同性恋或艾滋病吗?”“不歧视”看到这里我终于知道 , 为什么我总猜不到袁泉的回答 , 因为我和她不一样 。 或者说我们这一代人和那时候的年轻人根本不一样 。 我们丧的像个哑炮 , 而他们充满朝气 , 生活就像鞭炮热热闹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