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莱西:基层党建变思路 乡村振兴再提速

光明日报采访人员 刘艳杰 光明日报通讯员 程强
2014年以前 , 山东青岛莱西市沟东村集体年收入为零 , 村民年收入不到5000元;2014年以后 , 沟东村贫困户全部脱贫 , 村集体年收入12万元 。 “俺村能有今天 , 是党支部领路领得好 。 ”说起沟东村的“致富密码” , 村民王人良这么说 。
进入新时代 , “三农”工作发生深刻变化 , 为聚焦答好乡村振兴的时代课题 , 青岛莱西市以优化农村基层党建体系为目标 , 转变工作思路 , 按照“一统领三融合”(以农村基层党组织统领乡村发展融合、治理融合、服务融合)的思路 , 把“人的文章”“钱的文章”“产业的文章”打通来做 , 让乡村发展紧贴群众需求 , 提速乡村振兴步伐 。
推动农村经济由“分散经营”向“抱团发展”转变
“俺村2016年以前是贫困村 , 后来党支部带领全村种葡萄 , 大伙儿都富裕起来了 , 像我这样的贫困户一年也能收入3万元 。 ”王人良说 , “看到沟东村好了 , 周边四个村也加入我们成立了沟东新村 , 一块儿发展葡萄产业 。 ”
“传统的小农户分散经营方式制约了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 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提高统筹资源能力 , 以产业为纽带 , 有效整合区域内各类要素和发展资源 , 加快调整农村生产关系 , 更好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 ”莱西市日庄镇党委书记王安慧说 。
现在的沟东新村由沟东、徐家寨、青峰岭、南埠、玉池5个自然村组成 , 过去有4个是省定贫困村;如今 , 党总支充分发挥统领作用 , 整合5个村庄的土地、资产、人才等生产要素 , 创新“党总支+合作社+农业公司+农户”模式 , 延伸发展“阳光玫瑰”“玫瑰香”等8个葡萄品种 , 发展无核葡萄基地1200亩 , 辐射带动周边村庄形成6000余亩的无核葡萄产业集群 。 如今 , 沟东新村人均收入增至20800元 , 成为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扶持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
“农村基层区域化党建 , 打破了小规模农户的生产经营方式 , 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 有力促进了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 实现了村集体增收、村民致富 。 ”莱西市委书记庄增大说 。
推动乡村治理由“村民自治”为主向“多元共治”转变
莱西市马连庄镇仲格庄自然村近些年比较乱 , 支部书记更换频繁 。 这样的村庄怎么办?
马连庄镇实施基层党组织区域化重构 , 组建马连庄新村党委 , 崔格庄自然村“治村能人”于乐美走马上任党委书记 。 她从党员抓起 , 调动党员先锋带头作用 , 强化党组织战斗堡垒建设 , 立村规民约有序推动村庄自治法治德治 , 把这个原本出了名的“穷、乱、差”村庄 , 变成了“绿、富、美”村庄 。
“我们在全市推行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机制 , 把加强党的领导有关要求写入村民自治组织、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等相关组织章程 , 厘清政府管理权和村民自治权的边界 , 实现村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 ”莱西市委副书记张升山告诉采访人员 。
莱西市还大胆探索 , 在全国率先全域推进农村党组织书记专业化建设 , 对农村党组织书记由“区域封闭”向“开放融合”转变 。
原日庄镇东白石山自然村党支部书记孙永建 , 把贫穷落后的村庄建成“山东省文明村庄” , 日庄镇党委调他担任该镇河头新村党委副书记 , 带动发展周边一整片 , 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高效农业发展都有很大起色 。
青岛正局级干部张建东 , 抱着到农村干实事的初心 , 到莱西经济开发区七星河新村任党委书记 。 57岁的张建东语气坚定:“我想把这一辈子积攒的工作经验和资源 , 都用到七星河新村发展上 , 全力打造一个乡村振兴的‘七星河模式’ , 让城里人愿意来 , 村里人不愿走 。 ”
如今 , 莱西在全市村庄完善了党组织领导的法治机制 , 健全了协商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 , 集中开展《村规民约》修订活动 , 构建起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三民善治”新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