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邦德|《007:无暇赴死》影评:不只是告别丹尼尔·克雷格( 二 )


但是《007:无暇赴死》并不只是一锅大杂烩 , 它有极其写实的一面:我们的英雄与美女去度永久蜜月了 , 但世界还要继续运行 。 而当邦德再度回到他熟悉的肮脏情报圈 , 他发现自己的定位 , 在这个突然变得陌生的环境里变得诡异 。 这个安排有点后设地讽刺了007电影在今日影坛的诡异定位 , 这个极度彰显男子气魄的电影系列 , 在如今政治越来越正确的电影圈 , 同样格格不入 , 而当昆汀或是诺兰这样坚守个人风格的导演想要打掉重练007 , 又得承受忠诚粉丝与电影公司的批评 。 永远不死的詹姆斯·邦德 , 似乎应该留在上个世纪 。
结果 , 导演凯瑞拍出了可以说是最写实的一部007电影 , 邦德不再是人人跪求的无敌英雄 。 在他缺席的这几年 , MI6有更年轻力壮的探员 。 而他熟悉的那些队友 , 有的准备封山 , 有的已经变得犬儒 , 只能靠酒精自我催眠 。 詹姆斯·邦德已经变成少数人记得的传奇 , 连MI6柜台都忘记了邦德是何许人也 。 克雷格在这部电影里不像在《007:大破天幕杀机》里还要刻意蓄须装颓废 , 摆出一副生无可恋的老态 , 剧情里处处都显示 , 世界已经向前继续走 , 而邦德还停留在后头 , 被冷待的克雷格 , 以尴尬与错愕呈现了邦德的过气 。
但是当邦德被时代抛弃 , 他反而才能以客观角度来观察这些他曾经历过的辉煌 , 从而看出这些辉煌背面凄凉的真相 。 过去那些为国效忠的牺牲 , 最终只换来凄惨的晚景;那些女性投怀送抱的魅力 , 只不过是自作多情的权势霸凌 。 《007:无暇赴死》里邦德的最后一哩路 , 每一秒都在颠覆过去的认知与光荣 。 恐怖分子征服世界的手法与目的越来越不可测 , 而情报员的牺牲只会越来越残酷 。 以前邦德上床前 , 还会嘻皮笑脸地说“这是在为国服务” , 但当天下第一情报员都能被世界遗忘 , “效忠”与“背叛”这些词句似乎也没有任何意义了 。
失去一切的邦德还拥有什么?《007:无暇赴死》告诉我们《You Only Live Twice》的答案:他仍然还有一个遥远的梦想、一个能为此付出所有的梦想 。 这让《007:无暇赴死》成为了一个完美的结局 , 并且圆满了除了拯救世界以外、另一个对邦德来说奢侈到不行的梦想 , 这升华了詹姆斯·邦德的个人定位 , 也代表着他浴血拼搏的努力 , 有其珍贵的意义 。 《007:无暇赴死》不只是一场英雄击败反派的旅程 , 它还是詹姆斯·邦德个人的毕生功业评点 , 幽灵党与万千生灵涂炭的危机与其相比 , 瞬间变得渺小——“齐家治国平天下” , 邦德终于不用颠倒顺序了 。
《007:无暇赴死》的结局让镁光灯聚焦在邦德身上 , 使其成为了一部个人电影——你知道我们还会再看到詹姆斯·邦德 , 但那已经不是我们熟悉的那个邦德了 。
如果你担心这是一部女权主义电影 , 大可不必 。 《007:无暇赴死》仍然是一部专属于丹尼尔·克雷格的电影 , 而克雷格也贡献了更多的情绪 , 比起《007:大战皇家赌场》的冷漠与莽撞、《007:大破天幕杀机》的哀伤 , 你可以明显感受到这一集里克雷格全然豁出的情感 , 不管是与玛德琳双宿双飞的心满意足、或是重遇菲利克斯的推心置腹等等桥段 , 克雷格的演出 , 都能让观众感受到他在落幕前想对这个经典角色付出最后努力的用心 。
也许因为这一集早已被赋予了某些意义 , 或者也因为凯瑞·福永原本就不是以处理动作场面出名的导演 , 《007:无暇赴死》并没有太多传统邦德电影具备的刺激动作桥段 , 更多的是结合情感意义的动作桥段 , 使观众会因为一吐怨气而大快人心 , 而非因为这些桥段呈现了多么复杂的特技动作 。 其中 , 安娜·德·阿玛斯的武打桥段绝对会令观众叫好 , 另外一段克雷格大杀四方的街道枪战戏也颇有可观 , 最终有一段模拟一镜到底的梯间攻坚戏十分热血 。 不过整体而论 , 《007:无暇赴死》仍然没有超越《007:大战皇家赌场》的特技水准 。
作为克雷格告别邦德的最后一部作品 , 《007:无暇赴死》完美完成了它终结篇的使命 , 同时它也几乎代替了上世纪的邦德 , 向新时代的观众说再见 。 这是自然而然的发展 , 时代价值观总是会轮替 , 而庆幸的是 , 这场完结篇至少办得完整隆重、了断过往恩怨 。 尽管这个系列电影仍会无止尽地拍下去 , 至少它能在第25部作品时 , 留下一个干净的休止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