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新中国首位博士,手握001号博士证书,如今过得怎么样?( 二 )

在胡宁联系马中骐的时候 , 距离考试还有50天 , 马中骐更加努力 。 50天之后 , 他以接近满分的成绩再次成为了胡宁的学生 , 此时距离第一次成为研究生 , 已经过去了十四年 。
中国第一位博士就这样 , 马中骐暂时“抛弃”了自己的妻儿 , 坐上了去往北京的火车 。 当初他还犹豫 , 考虑到两个年幼的孩子 , 自己是否真的要追求梦想 , 妻子在这个时候站出来 , 很坚定地支持他 , 让他去 。 而胡宁 , 等待这个天才许多年了 , 鼓励他再搞粒子物理 。
在这一批学生中 , 马中骐是年纪最大的学生之一 , 再加上他学识渊博 , 基础扎实 , 对师弟师妹们有问必答 , 被亲切的称呼为“大师兄” 。
再后来 , 他有一次去美国留学的机会 , 这遭到了胡宁老师的反对 , 他说:“他是我在中国培养最好的学生 , 不需要去美国读研 。 ”就这样 , 马中骐最终留在了国内 。
1980年的时候 , 国家建立了学位制度 , 并且在中科院等科研院所设立了博士试点 , 得知这个消息之后 , 胡宁来不及通知马中骐 , 直接就给他报了名 , 这也使得马中骐成为了第一个报名的人 。
当年的8月 , 马中骐就接到通知 , 准备自己的博士论文 , 12月就要交稿 。 到了1982年的2月6日 , 这对于我国来说是很特别的一天 , 这是我国首次举行博士论文答辩 。
第一个进行博士答辩的人 , 正是马中骐 , 这一段被录像机记录下来 , 至今还保存在马中骐的电脑中 , 马中骐站在讲台前 , 从容不迫的不停书写验算 , 就像是在给自己的学生讲课一样 , 可谓是滴水不漏毫无破绽 。
最终 , 他得到了在场七位导师全票通过 , 成为了我国的第一位博士 , 当时钱三强给他颁发了上面标示着“10001”编号的博士学位证书 。
1988年 , 他被晋升为研究员 , 1991年的时候因为有突出贡献得到了国家的嘉奖 。 到2005年的时候 , 马中骐正式退休 。
在退休之后 , 他还继续搞科研事业 , 将人生中所有的光阴都用在了科研上 。 一直到年岁实在是太高了 , 这才去往养老院生活 , 终日读书看报 , 悠然自得 。
小结:这一路走来 , 马中骐还真是不容易 。 作为一个生活在上海的孩子 , 因为学习去往大西北 , 要知道 , 当年兰州跟上海的差距远比现在要大得多 , 这种巨大的落差可不是一般人能够适应的 。
但马中骐就做到了 , 他克服了恶劣的环境和生活条件 , 将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读书和学习上 。 兼顾天赋和努力 , 这样的孩子 , 本该有一个更加光明的未来 , 可是 , 天有不测风云 , 恰好赶上了国内最大的动荡 , 就这样 , 他失去了原来的学习机会 。
再后来 , 命运又跟他开了几次玩笑 , 先是家庭原因 , 后来年龄超过了限制 。 不过好在 , 这一路无论多少艰难险阻 , 他还是走过来了 。
当然他要感谢胡宁 , 胡宁的惜才之心拯救了马中骐的人生 , 而马中骐也没有让恩师失望 , 以完美的姿态通过了博士答辩 , 成为了我国的第一个博士 。
看看当年马中骐为了学习 , 都经历了什么 , 再看看我们今天 , 我们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里 , 坐在什么的教室里 , 穿的吃的都是什么 。 为什么当年马中骐在那么恶劣的环境下都能够成才 , 而条件、环境更好的我们不能做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