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地口味上的差异是咋形成的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这已经把一切都说的明白了。 地理环境(包括气候、水源、动植物等)决定了当地人的生活方式,进而形成习惯、思维方式等。大的来说是民族性格,小的来说是风俗习惯。 举几个例子。 四川人喜欢吃麻辣,因为地处盆地,湿气重,需要吃花椒、辣椒来祛除瘴气。沿海地区喜欢吃海鲜,因为这是最大的食物来源。中原地区作物是小麦,因此面食是主食。蒙古自然吃牛羊肉比较多。其他地区同理。 但并不是什么地方盛产什么,当地就吃什么,还要考虑到气候对人体的影响,比如最辣的辣椒在海南,但海南热,因此当地人不怎么吃。因此简单说来,古代食物不充足,逮什么吃什么,再加上气候的影响,自然而然就形成习惯了。 另外,地理环境对风俗、性格也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穷山恶水出刁民”就是这个意思。比如北欧海盗喜好烈酒,民风彪悍;比如日本人危机意识强等等。 一点拙见,欢迎批判。
■网友的回复
从根源上说,主导因素是地理环境。举个例子,我是个江苏人,淮扬菜、江浙菜都很清淡。大学之前在家,很少沾辣(相对于我家人,我是比较能吃辣的),但是每次吃辣过后,很可能长痘痘。大学是在武汉读的,我们学校食堂所有的菜,毫不夸张的说,除了番茄炒蛋其他全是辣的。大一上的时候,我整个人都内分泌失调了。后来我分析了一下,从气候上来讲,武汉常年气温和江苏这边是差不多的,但是因为武汉地处内陆,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夏天会更热一些。此外,武汉因为河湖众多,湿度非常大,所以经常感觉很闷。大一上学期,因为口味一下子变辣,长了好多痘痘。大一下学期开始,也许是适应了武汉的气候,吃辣一般不会再长痘了,反而皮肤变好。班里有很多武汉本地姑娘,吃很多辣椒皮肤依然很好。所以,对于四川、重庆、湖南、湖北这些相对更加潮湿的地区,吃辣能驱寒、排除消化道中积存的气体。这些都是古人们经过长期生活实践得出的结论并且延续下来的生活习惯吧。
- 啥时候你会有“中国真是好大啊。”的感觉
- 为啥美国人身高要比中国人相对较高
- 在中国吃饭时,主,客的座位是咋排列的吃饭时需要注意哪些礼仪
- ‘技术流’和‘种田流’不能在一起吗
- 有哪些优质的英文书籍,介绍中国历史的,六级水平可读的
- 中国哪里美食多
- 学习英语有啥用呢
- 为啥中国的计量单位通常都是公制的一半,比如一斤等于半公斤,一里等于半公里
- 在中国实现财务自由需要具备那些东西
- 请问中国人当前寿命的分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