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孤独感会改变人类的大脑
孤独是一种选择还是一种无奈?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的心理学家Andrea Courtney和达特茅斯学院(Dartmouth College)的心理学家Meghan Meyer在研究中发现:孤独感改变了人类的大脑,即大脑神经自我表征(neural self-representation)会在孤独感侵蚀的时候发生改变[1] 。
文章图片
文献题目截图 。
该项实验成果于2020年7月15日发表于JNeurosci期刊上 。
实验结论:大脑发生改变的位置
大脑中的内侧前额叶皮层(mPFC)区域会根据人们社交圈中的亲疏远近程度构建一个结构化地图(a structured map) 。体会到孤独感的人常常会感觉到自己与他人之间的鸿沟 。
文章图片
Andrea Courtney和Meghan Meyer发现:与没有孤独感的人相比,孤独的人在mPFC的活动模式上体现出了明显的差异[1] 。
实验方法:应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观察人类的大脑
Courtney和Meyer招募了43名志愿者参与实验,实验中,Courtney和Meyer引导志愿者分别想象和自己相处时的情景,以及想象5位朋友圈成员(包括亲密朋友和熟人)、5位社会名人的画面,与此同时,研究人员使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观察志愿者们分别在这3种不同情境下的大脑活动模式 。
实验分析:孤独者之所以孤独,是因为明显地区分了自我和他人
没有孤独感的人:“爱你等于爱自己”
对比了不同孤独感的大脑活动后,Courtney和Meyer惊奇地发现,孤独者大脑中mPFC区域的活动模式有所不同:孤独者在思考自我及他人的相关活动时,mPFC区域的活动模式体现出了明显的差异;而没有孤独感的人在思考他人时,关系越亲密,mPFC区域的活动模式就越接近于思考自己时的模式[1] 。
文章图片
mPFC活动模式在三种情景下的与自我活动的相似度对比 。
如上图所示,Courtney和Meyer通过测试mPFC区域的活动模式来对比人们对于自己和他人的相似度来区分孤独者 。因此,孤独的人对其社交关系具有“孤独”的神经反应[1] 。
孤独者:自我在自己的心目中比他人更重要
也就是说,在mPFC中,孤独者对自我和对他人反应的表征相似性降低相关 。
文章图片
孤独者的mPFC区域活动模式和没有孤独感的人有明显差异;孤独者清晰地区分出自我和他人,他人哪怕是密友,也无法完全和自我在自己心目中的地位平分秋色,所以孤独者和他人保持着距离感;而没有孤独感的人对待密友时亲密感更强,对待密友时“掏心掏肺”的程度甚至达到了类似于对待自己的状态 。而这些差异,通过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能够在人们大脑中的mPFC区域清晰地区分出来 。
学术意义:孤独者为什么孤独
揭示了依恋感在大脑中的反应
社交关系对幸福感至关重要,但是大脑如何反映我们对他人的依恋仍然未知,因此Andrea Courtney和Meghan Meyer设计了该实验,对孤独者产生孤独的机理进行了进一步剖析 。
【科学|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孤独感会改变人类的大脑】
文章图片
该项研究成果强调了内侧前额叶皮层(mPFC)在人们依恋关系中的重要作用,维护着有关广泛的社交类别以及与自我的亲密关系信息 。
长期孤独导致慢性社会脱节
该研究揭示了孤独者之所以孤独,是因为更明显地区分开了他人(哪怕是密友)和自己的距离 。这样的感受不仅体现在行为上,也同样影响着大脑反应的改变 。
文章图片
由于mPFC活动模式的改变,是“孤独感”神经自我表征所反映,孤独感加重,与他人的距离感越明显,可能将导致慢性社会脱节,因此产生“people are around me but not with me”的深度孤独感 。
写在最后:孤独可能是一种别无选择
开篇提到,孤独到底是一种选择还是一种无奈,分析完这篇文献后不难发现,孤独可能是一种别无选择 。不知从何时起,孤独感侵蚀大脑,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但或许,孤独是与自己更好地独处,也可能是追求自我的一种实现 。
文章图片
无论孤独还是热闹,都是生活 。
- 科学家|巴西科学家首次发现保存在恐龙化石骨骼内的血液寄生虫
- 中国网|“公共卫生:传播的力量”科学传播工作营在京举办
- 环球网|特朗普批“若拜登当选会听科学家的话”,网友狠怼:真是滑稽……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3岁被中科大录取,被称“第一神童”的宁铂,为何出家了?
-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经济管理学校校园科技节暨上海科技电影周校园站开幕式顺利举行
- 优生优育|倡议科学生育行动 首届中国优生优育大会在长沙举行
- 卡拉和科学|为什么牛仔裤有个迷你口袋?你不知道的时尚冷知识……
- 房企|中国房地产金融CFO50论坛:“三道红线”的行业声音——立足科学,严谨践行
- 科学深圳先进院在快速化微液滴生成和高密度颗粒阵列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 科学家测量出史上最短时间间隔 仅有247仄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