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档影片唤起浓浓家乡情( 二 )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 , 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 。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 , 几部影片都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中国乡村脱贫攻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 从城市到乡村 , 从陕北到东北 , 从贵州西江千户苗寨到浙江杭州千岛湖 , 《我和我的家乡》运用人物对话和镜头画面 , 呈现了新旧农村之间不同面貌的对比 , 也呈现了近年来乡村发展建设过程中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改变 。 宁浩认为 , “我们的每个故事都是在讲变化 , 这种变化不仅影响到了乡村 , 对都会和城市也有着深刻影响 。 中国人离家乡并不远 , 每一个人都是血脉相连 , 无论是在哪里生活都能感受到家乡的变化” 。

  变革与创新并不意味着颠覆过去和放弃传统 , 而是用一种兼容并包的态度追求融合与并存 。 《一点就到家》中 , 咖啡与茶、李绍群与身为村长的父亲 , 这两对矛盾贯穿了整个故事 , 也关系着整个黄路村未来发展的命运 。 最终 , 茶和咖啡的融合、李绍群父子之间的和解 , 以及村民转变观念种植咖啡 , 并依靠电商、物流等新产业实现共同致富的结果 , 都暗示着只有把握住变与不变之间的平衡才能获得成功 。 编剧监制张冀说:“就像影片中三个年轻人做的普洱咖啡一样 , 它把茶与咖啡融为一体 , 既是本土化的又是全球化的 。 只有做到坚守和开放 , 才能面向世界 。 ”

  “我的勇气来自我的生命与土地一起生长的情感基因 , 我的勇气来自改变生活现状的一种期待 , 我的勇气来自这个时代给予我的必胜信念和一往直前的坚持 。 ”《秀美人生》中的这段话道出了人与土地、人与家乡、人与时代之间的联系 。 导演苗月在近年拍摄的包括《十八洞村》在内的很多主旋律电影中 , 一直坚持表达土地以及人和土地关系的主题 , 苗月认为 , “精准扶贫 , 不仅是帮助农村贫困人口脱贫 , 还有更深的含义 , 就是提高我们对土地的再认识以及唤起我们对故土的情感记忆 。 土地其实是我们的魂和根” 。

  国产影片集中发力

  彰显主流价值

  好电影会迟到 , 却不会缺席 。 今年国庆档 , 多部承载观众期待的电影“满血归来” , 几乎积累了全年的电影能量 。 国产影片集中发力 , 寄托了国人心系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 。 《我和我的家乡》《一点就到家》《夺冠》《2019阅兵盛典》《姜子牙》《急先锋》《木兰:横空出世》……涵盖了体育、喜剧、动作、动画、纪录等多种题材类型 。

  其中 , 纪录片《2019阅兵盛典》全景展现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仪式;由成龙领衔主演的动作片《急先锋》讲述国际安保团队为守护世界华人安全展开跨国营救的故事 。 此外 , 动画电影《姜子牙》讲述了封神大战后 , 被贬下凡失去神力的姜子牙在战后的废墟上重新找到自我的故事;动画电影《木兰:横空出世》讲述从小怀抱女侠梦想的木兰 , 在替父从军后屡遭打击 , 却咬牙坚持最终真正理解“侠之大者 , 为国为民”含义的故事 。

  在国庆档抢先上映的电影《夺冠》回溯了中国女排40年风雨征程 , 诠释了“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女排精神 。 该片上映后燃起观众的观影热情 , 不少人纷纷走进电影院 , 感受女排精神与中国力量 。 截至目前 , 该片票房突破3亿元 。

  10月1日 , 国庆假期第一天 , 国庆档电影票房突破7亿元 。 对于复工复产刚两个多月的电影院来说 , 这个数字久违了 。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表示:“从世界范围来讲 , 中国电影的复苏走在了世界前列 , 也说明中国电影市场的内生动力很强 , 中国电影的发展空间非常大 。 特别是中国电影与观众建立了更加密切的互动关系 , 建立了共同体美学 , 实现了共情、共鸣、共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