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参考报|中医药精准扶贫大有可为

:原题为_经济参考报|中医药精准扶贫大有可为。
从吃饱饭到吃得好、穿得暖 , 从贫困求生存到增收拥有梦想 , 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马查尼尔在短短5年时间 , 从一个建档立卡贫困户成为火灯村远近闻名的致富楷模 。 他通过种植药材和发展农副产业顺利摘下贫困帽子 , 并在全村率先步入小康 , 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利用种植药材脱贫的不仅是马查尼尔 , 在我国有千千万万个马查尼尔因种植中药材脱贫 。 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 , 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 , 把中药材的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 用中药这个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医病、治“命” , 全面提升脱贫质量 , 真正实现“健康中国” 。
附子花开大凉山
9月中旬 , 成片的紫色附子花盛开在凉山布拖 , 而就是这小小的花朵改变了近万个家庭收入 。
四川省凉山州布拖县 , 一个彝族人口占总人口比例94%的全国重点扶贫县 , 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和乌蒙山连片特困地区的核心区 。 2014年 , 全县精准识别出贫困村163个 , 其中深度贫困村122个 , 极度贫困村32个 , 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6650户79638人 , 贫困发生率为45.7% , 远超全国全省全州平均水平 。
9月20日 , 好医生药业集团又一次来到火灯村 , 开始进行一年一度的附子收购 , 村民排队领取现金 。 35岁的马查尼尔拿着卖附子的39577元 , 脸上笑开了花 。 这个曾经穷怕了的贫困户 , 现在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榜样 。
35岁的马查尼尔 , 是三个孩子的父亲 。 其所生活的火灯村地处海拔2700米以上 , 聚居着170户834人的深度贫困的人群 。 精准帮扶之前 , 该村以种植传统的玉米、洋芋、荞子、燕麦等粮食作物为生 , 每亩产值只有几百元 , 几乎没有其他经济收入 。
【经济参考报|中医药精准扶贫大有可为】2014年 , 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提出“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号召 , 好医生集团积极响应 , 主动参与 , 采取更加务实 , 更加有力的措施开展扶贫工作 。
虽然生活条件已这样艰难 , 但起初让马查尼尔种附子他十分抗拒 。 马查尼尔说 , 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 , 他家也试图种过附子 , 但由于销路时有时无 , 很多时候一年的辛劳完全化为虚无 。
“洋芋、燕麦、荞子虽然收入不高 , 但最起码能让我们吃上饭 。 ”马查尼尔说 , 不饿肚子活着在过去那种生活环境下 , 只能是唯一的追求 。 回看他三十多年的人生 , 更像是大多数凉山贫困人口的真实写照 。
作为从大凉山走出来的企业家 , 好医生药业集团董事长耿福能表示 , “我亲眼看到人畜共居在这里成为普遍现象;孩子们没钱买鞋 , 光脚在雪地里奔跑;村民每天只能拿烧土豆果腹……我扪心自问 , 凉山什么时候能摆脱这种贫困?”他认为 , 物质扶贫并不具有长久性 , 一定要把“输血”变为“造血” , 才能彻底改变凉山贫穷落后的面貌 。
经过实地调研 , 耿福能发现 , 布拖地处高寒山区 , 种植附子适宜地要求平均海拔在2800米左右 , 腐殖质壤 , 年均气温10-15度 , 无工业污染 , 而布拖广袤的山地和良好的气候条件 , 为附子的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条件 , 形成了种植附子的天然宝库 。
随即 , 好医生集团决定把附子产业导入精准扶贫 , 采取“企业+支部+基地+农户”方式 , 按照“企业提供种子和负责技术培训 。 同时 , 为了让种植户无后顾之忧 , 种出来的药材实行保底价收购”的方式收购 。 同时 , 好医生药业集团在布拖县投资建立了国内最大的附子GMP饮片生产厂 , 形成了从种植、加工、产品和营销的完整产业链 , 不仅消除了药材种植收购持续性的后顾之忧 , 还解决了当地部分人口的就业问题 。
到2017年 , 火灯村全村种植附子230亩 , 好医生集团收购总额139.2万元 , 户均8188元 , 当年火灯村76%的贫困户摘掉了贫困帽 , 6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也有21户顺利脱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