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游赤水|演变为现今贵州遵义赤水河畔大同古镇,几千年前的土著民族蛮子洞
文章图片
【慢游赤水|演变为现今贵州遵义赤水河畔大同古镇,几千年前的土著民族蛮子洞】(贵州遵义赤水市大同镇)
贵州遵义赤水市大同镇 , 古名“蛮峒子”、“蛮子峒” 。 中国古代把南方少数民族称之为“蛮” 。 据史料记载 , 在南宋之前赤水大同一带为濮人住地 。 濮人是我国古代西南地区的土著民族 , 是今天仡佬族的祖先 。 濮人倔强而彪悍 , 以围山狩猎、逐水捕鱼果腹、刀耕火种为生 , 身居石洞岩穴 , 死后有葬悬棺、崖墓之俗 。 赤水大同镇田湾码头遗留下来的蛮峒子 , 就是当年土著民族濮人留下的居所 。 专家鉴定 , 蛮峒子是东汉时期土著人濮人储藏物品的洞穴 , 洞穴之外则是他们的住所 , 由此在蛮峒子周围逐渐成聚落——蛮峒子场 。
文章图片
(赤水河流域的蛮峒子)
南宋绍定六年(公元1233年).袁世明奉命自江淮沿长江而上 , 经重庆达符县 , 进入今赤水、土城一带 , 征讨起事造反的土著民族 。 袁世明的军队占领蛮峒子(贵州遵义赤水市大同镇)后 , 当地的土著居民四散而逃 , 从此再无濮人 。 后来逐渐有外来户到此定居 , 再次在原土著人的聚落地形成新的场镇 。 但是“蛮峒子”的名称却也保留了下来 , 直至清初 。
清代“蛮峒子”场早已是汉民族的聚落 , 但是“蛮峒子”的名称毕竟带有“夷蛮之地、荒芜原始”的贬义 。 于是一位叫王炳的 , 时任清代的仁怀(古代赤水县名)知县便将“蛮峒子”改为“大洞场” 。 这个“大洞场”的含义就包括了蛮峒子 。 大洞场的名称也一直叫到了民国 。
文章图片
(贵州遵义赤水市大同镇)
清末 , 大洞场(大同)赴日本留学生陈玉生、陈玉昆在日本留学期间与孙中山先生和黄兴先生有交往 , 受民主革命影响 , 学成回国后 , 服务乡祉、守土家乡 , 便将大洞场改为大同场 , 意在响应孙中山先生提出的“天下为公 , 世界大同” 。 于是才有了今天大同镇的正式镇名 。
文章图片
(大同河和赤水河两河相汇处的赤水大同镇)
大同镇 , 一个大同河汇入赤水河处 , 跨越了几千年历史的古老场镇 。 你更久远的历史记忆就在贵州遵义赤水市大同河畔这一些“蛮峒子”的遗址中 , 更多未知的神秘还需后人不断的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