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演离婚”博眼球,摆拍混淆视听怎么破?
:原题为_工人日报|“演离婚”博眼球,摆拍混淆视听怎么破?。
【工人日报|“演离婚”博眼球,摆拍混淆视听怎么破?】据《北京青年报》报道 , 近日 , 一段标题为“夫妻刚办完离婚手续走出民政局 , 妻子晕倒丈夫冷眼离开”的短视频在网上传播 , 很多人表示视频中“丈夫”的做法太让人寒心 。 随后 , 广东茂名有关部门公布了事件发生地另一个角度的监控画面 , 证明这段视频实际上为摆拍 。
从新闻要素来说 , 越是反常和出格的做法 , 越容易激起围观者的同理心 , 引发“舆情效应” 。 一方面 , 婚姻是一个大众话题 , 在人们的婚姻观已发生较大变化的背景下 , 任何让人寒心的做法 , 都会形成极坏的示范效应 。 另一方面 , 这种表演式的摆拍是一种虚假的构造 , 违背了事实本身 , 容易形成价值误导和误判 。 比如有的青年男女本就对婚姻有所恐惧 , 看了上述视频 , 或许会更加心存戒备 。
在流量至上的时代 , 这几乎成了一些自媒体的常用手法 。 这种造谣式的做法 , 之所以未被及时干预和有效管控 ,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 , 发布虚假信息所承担的责任 , 与造成的危害和影响息息相关 , 相关评判标准中主要侧重于显性影响 , 比如侵犯他人肖像权、危及社会稳定等直接后果 , 但对于个体和群体价值观的影响 , 社会风气的败坏等“隐性风险” , 则缺乏明显的标准 , 也难以得出准确的结论 。
正是如此 , 才使得大量类似的“寒心表演”“场景假设”在网络上大行其道 。 面对不存在的“演离婚”摆拍 , 观看者大都无法区别其真假 , 这种泛滥的同理与认同若被不断加强、固化 , 其造成的危害比事实本身更可怕 。 一个虚假的“寒心”极有可能造成普遍化的“心悸” , 信任危机则可能上升为社会危机 。
虚假表演背离了事实 , 也埋下了巨大而不确定的风险 。 对此类行为的干预 , 不能有了“危害的后果”才开始启动 , 而应从“可能造成什么后果”的角度 , 提前介入并设立相应的约束和矫正机制 , 甫一开始就分清事实而避免造成混淆 。 没有了事实误导 , 也就不会产生情绪和价值上的误判 。
比如 , 要明确事实避免混淆 。 如果视频是根据剧本进行的摆拍 , 就应在片中画面提示此为“摆拍” , 告知受众故事真伪 , 满足最基本的知情权 。 同时 , 相关部门对此类行为可能造成的道德风险和社会危害 , 应从法律、道德两个层面去研判和评估 , 在明确行业标准和平台责任的基础上 , 尽快填补监管空白 , 建立从事前事中到事后的全口径式的监管体系 , 真正提高监管的效能和风险防控的实用性 。
- 工人日报|被生病被投诉被开涮,体育老师的职业尊严呢
- 工人日报|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一人就业 全家脱贫
- 心花时尚说|许佳琪抢眼球也太拼了,学杨幂“下装失踪”秀腿,可惜腿不够细
- 工人日报|残疾人家门口上班 自力更生实现脱贫
- 嘴巴|眼球被打爆 子弹击中嘴巴 湖人球迷庆祝过程中酿惨剧
- 工人日报|医学专业毕业生可免试申请乡村医生
- 虚拟现实FOVE发布v1.0版软件更新,优化眼球追踪VR在企业与科研应用
- 凌筏谈时尚|张艺兴工装造型频上热搜,造型看似时髦简约,博人眼球
- 工人日报|骑刹车失灵的共享单车刮倒老人 医药费谁赔偿?
- 工人日报|评论: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蕴含多重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