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迷】娱乐IP经济学的基本问题:从《最终幻想》说起( 三 )


在《射雕英雄传》里演黄蓉 , 体验肯定好于在《神雕侠侣》里演黄蓉
2001年 , 当史克威尔决定为《最终幻想10》开发续作时 , 面临的问题更加严峻:首先 , 原著是悲剧 , 男主角泰达最后消失了 , 玩家希望在续作中看到大团圆;其次 , 女主角尤娜很受欢迎 , 但是太完美了 , 这种“女神”很难作为视角人物出现;最后 , 原著的配角大部分被发掘得很充分 , 难以在续作中复用 。
对此 , 史克威尔的解决方案是:发掘尤娜的另外一面 , 让她变成能文能武、古灵精怪的运动型少女 , 彻底打破原著的女神范儿;增加一个全新的配角 , 再带上一个原著发掘不太充分的配角;至于泰达 , 就让他在结尾复活好了 , 如此即可不用赋予他任何新性格、新剧情 。 效果如何?毁誉参半 。 许多原著玩家抱怨“尤娜完全变了一个人”——两年前还是穿着和服、拿着法杖翩翩起舞的大家闺秀 , 两年后怎么变成了穿着超短裤、留着长辫子、手持双枪的女飞贼?他们有所不知:如果让尤娜维持原著的性格 , 续作的剧情根本演不下去 , 谁想盯着一模一样的人物看两遍 , 毫无变化的性格又如何推动新故事?
【游戏迷】娱乐IP经济学的基本问题:从《最终幻想》说起
文章图片
尤娜在《最终幻想10-2》几乎变了一个人 , 可是谁有更好的解决方案?
想象一下 , 如果《最终幻想8》也要开发续作又会怎样?斯考尔显然不再是那个冷若冰霜的杀马特男孩 , 多半会变成正常性格;莉诺雅还是那个有魔力的邻家女孩 。 两人的感情在第一部经历了巨大考验 , 斯考尔背着莉诺雅在沙漠中跋涉了很久 , 还飞到太空中救她;续作还能怎么样呢?原著结尾的地方 , 人物性格和状态恰到好处 , 正好展开温馨而平凡的日常生活 。 哪个编剧能把斯考尔和莉诺雅再次扔进纷繁复杂的戏剧冲突 , 又不产生违和感?还有一种选择 , 即围绕原著的世界观和“魔女-召唤兽设定” , 塑造新人物、开发新故事 。 不过 , 这好像就不是《最终幻想8》的续作了 。
在所谓“IP经济学”概念提出之前 , 主创团队本来不需要考虑太多“续作”的问题:1980-2000年代有许多优秀的游戏系列 , 结束了就结束了 , 没有必要再来一次 。 任天堂、世嘉、南梦宫、史克威尔都积累了大量“死IP” 。 即便是《最终幻想》《勇者斗恶龙》这样的常青树IP , 中途也经过多次剧变:《最终幻想》每一部作品都会彻底更换设定 , 《勇者斗恶龙》的剧情也不是前后连贯的 。 在这个时期 , 开发者主要从“世界观”“玩法”和“调性”角度去决定要不要持续开发一个IP:像《精灵宝可梦》这样玩法极具特色 , 或者像《最终幻想》一样带着浓厚特殊调性的作品 , 才可以永远走红下去 。
在影视行业也是如此:《星球大战》原三部曲讲了一个完整的故事 , 然后很多年都没有开发续作;《教父》前两部作品大致讲完了原著小说的故事 , 然后也多年没有开发续作;就算《终结者》系列 , 在一套组合拳打完之后 , 也基本沉寂了;《疯狂的麦克斯》前三部曲拍完之后几乎可以视为结束 , 等等 。 这个时期的影视作品很少连续不断地推出续作 , 不过也有明显的例外:《007》每隔几年就有一部 , 超级英雄系列往往也有很长的生命周期 , 为什么?
其实不仅是007 , 福尔摩斯系列早在19世纪末就证明“一个人物可以反复出现 , 一个IP可以不停地推出续作”;直到21世纪 , 还有人在利用福尔摩斯、华生两个旧人物写新故事 。 《神探夏洛克》不是对原有福尔摩斯故事的简单改编 , 而是大幅度改动之后创作的新故事;在此之前还有无数的福尔摩斯电影、剧集、游戏 ,
【游戏迷】娱乐IP经济学的基本问题:从《最终幻想》说起
文章图片
《神探夏洛克》不仅改编福尔摩斯故事 , 还创造新的福尔摩斯故事
此处涉及到一个文艺创作的核心问题:人物的性格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它可以变化吗?它有多少个层次?我们可不可以通过反复的变化、重组、变焦 , 让一个人物上演各种各样的故事?
在传统上 , 影视编剧往往认为:人物性格是可以变化的 , 影视作品就是要表现这种变化的过程 。 例如 , 《教父》中的麦克·柯里昂在经历父亲遇刺、妻子惨死之后 , 变成了铁石心肠的黑手党老大;《星球大战》中的天行者卢克在遇到奥比旺和尤达大师、揭开身世之谜之后 , 变成了新一代绝地武士 。 然而 , 在现实中 , 我们知道:成年人的性格很难发生本质变化 , 更不要说价值观、意识形态这些核心因素了 。 随着经典叙事套路逐渐被穷尽 , 要让观众相信“某个戏剧冲突导致人物性格剧烈变化”越来越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