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五千年|为什么横扫欧洲的拿破仑征俄国会失败?( 二 )


当时刘备急于报仇 , 兵势正盛 , 兵力同吴国相比占有优势 。 吴国的名将周瑜和吕蒙都已经去世了 , 孙权提拔了年轻将领陆逊 , 由他率领5万人同蜀军对阵 。 交战地点是在今天三峡以东的崎岖山地 。
蜀军因为生长在四川的山区 , 擅长山地作战 , 这不是吴军的长处 , 陆逊就感到在这个地方作战对自己不利 , 于是就下令高挂免战牌 , 避免跟蜀军决战 。
蜀军进攻的时候 , 陆逊就节节后撤 , 把几百里崎岖的山地让给了蜀军 , 达到了以逸待劳的效果 。
两军在夷陵一带相持了4个月 , 蜀军此时虽然占领了夷陵以西的广大地区 。 但是这一带都是峻岭 , 兵力难以展开 , 跋涉疲倦 , 实际上得势不得分 , 而且相持日久 , 战又不能战 , 退又不甘心 , 官兵被消耗的斗志松懈 。
进入公元222年夏季后 , 天气酷热 , 刘备为避暑 , 将水军搬到了陆地上 , 并在沿江的山林里扎了700里连营 。
蜀军在山林扎营 , 使自己处在一个非常被动和在军事上很不利的地位 , 因为他的几万精锐部队分散在将近700里的山区 。 每个山头驻扎一部分 , 后来因为山头供应粮食和水都不方便 , 干脆就驻扎在树林里 , 还可以避免酷暑 。 供应很困难 , 每天爬上爬下并疲惫不堪 , 兵力也分散了 。
回望五千年|为什么横扫欧洲的拿破仑征俄国会失败?
文章图片
吴军恰恰已经撤到平原的边缘地带 , 供应很方便 , 而且也用不着爬上爬下 , 部队养精蓄锐 , 以逸待劳 , 就使得吴蜀的力量对比产生了变化 。
在战争中使敌人疲劳 , 还不能够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 , 还要想办法破敌 。 陆逊见蜀军疲惫不堪 , 兵力分散 , 大部分都扎在山林中间 , 这样就易于进行火攻 。
开始他派小股部队向守蜀军的部分营地实施放火攻击 , 一击得手 。 于是他就下令吴军全线发起反击 , 而且先头进攻的部队 , 一人拿一把茅草 , 接近蜀军营寨之后就放火 ,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火烧连营700里 。
于是蜀军大乱 , 吴军就趁胜突破了蜀军的全部战线 。 吴军的进攻使蜀军分散 , 连绵700里的阵势完全被打乱 , 长江以北的军队被截断 , 而被迫降魏;江南的部队大都溃散 , 刘备本人带着少数人马 , 趁夜突出重围 , 逃回了白帝城 。
此战蜀军精锐损失大半 , 刘备兵败后无颜回成都 , 于223年病死在白帝城 。
陆逊让出三峡狭窄的地区 , 同时面对蜀军的反复挑战 , 高挂免战牌;背靠平原以利于筹备人马和粮草 , 因此积蓄了力量;拖的蜀军疲惫之后 , 迫使蜀军的水军上岸扎营 , 这样为火攻创造了条件 。 陆逊一代儒将 , 这一仗赢得十分漂亮 。
“以逸待劳”的目的是争取战争的主动权 , 在敌人气势正盛 , 或者已经占据有利地形的情况下 , 为了避开敌人锋芒 , 积蓄力量 , 要审时度势 , 寻找战机 。 首先采取守势 , 一边积极防御 , 一边养精蓄锐 , 并因势利导 , 控制敌人 , 使敌人在战场上四处奔波 , 待敌人疲惫不堪、锐气消减、敌我态势发生逆转时 , 再后发制人 , 一举破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