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孟晚舟案,给出海中企三点警示

2018年12月初 , 孟晚舟途经温哥华转机时 , 被加拿大边境服务局应美国FBI互助要求逮捕 。 美国指控孟晚舟涉嫌金融欺诈 , 关键证据来自汇丰银行高管2013年同孟晚舟会面后获取的一份PPT 。
据央视驻加拿大采访人员报道 , 证据显示 , 孟晚舟对汇丰银行没有隐瞒事实 , 声称被“欺诈”的受害者汇丰银行没有任何损失 , 没有起诉华为和孟晚舟 , 美国也没有处罚汇丰 , 反而是美国绕过汇丰把矛头对准了未与美国发生直接关系的华为和孟晚舟 。 因此 , 孟晚舟案是美国一手策划的政治案件 , 汇丰银行配合美国出卖客户 , 对孟晚舟进行了构陷 。
孟晚舟案的影响已超越司法层面 , 引发全球关注 , 而从该案公开的证据和媒体披露的信息看 , 孟晚舟被捕前后有诸多风险点 , 对中国出海企业而言具有很强的警示意义:
一是美国布局时间之久 。 根据公开证据倒推 , 美国对孟晚舟案件的布局可能始于2012至2013年 。 然而 , 直到孟晚舟被逮捕 , 华为并不清楚是什么原因 。 华为作为最早出海的中国企业之一 , 海外摸爬滚打多年 , 尚面临如此程度的信息不对称 , 暴露出在信息预警方面缺乏敏感性 。 其他企业 , 包括我们的一些政府部门 , 是否面临同样风险?
二是美国调查触角之广 。 据媒体公开报道 , 2012年底汇丰银行因自身违规行为与美国司法部签署延期协议 , 2013年 , 美国司法部连同联邦调查局指定美国一家金融调查公司进驻汇丰 。 据汇丰银行前行政总裁约翰·弗林特透露:“银行中随时有200到400位美国监控人员 , 他们可以查看银行所有讯息” 。 而汇丰的主要客户在中国 , 在美国进驻期间 , 除了华为 , 是否还有中国政府机关和他企业的信息处于美国监控之下?针对美国通过外资银行等第三方机构间接监控中国企业 , 我们需给予警惕 。
三是外资银行可能配合美国长臂管辖牺牲中国企业 。 孟晚舟案中的关键证据来自汇丰——华为出海过程中合作多年的外资银行 。 据英国《金融时报》披露 , 汇丰银行被美国司法部盯上 , 为逃脱处罚 , 同意在其他案件中“配合”美国司法部的调查 , 华为公司成为了这种“配合”下的受害者 。 另据中国媒体报道 , 2013年 , 汇丰一名高管主动请孟晚舟赴港 , 谈话现场录音 , 事后又专门要走华为用于证明自身并无不合规情况的PPT等文件 , 转手交给美国 , 且在没有任何说明的情况下结束了与华为的合作关系 。 汇丰辩称其不可能抗拒美国司法部的要求和调查 , 这也意味着关键时刻 , 外资银行迫于美国“长臂管辖” , 随时可能牺牲掉中国客户 。
孟晚舟在加拿大被软禁已600多天 , 美国对中国企业的打压仍在继续 , 可谓无所不用其极 , 并可能从中国企业的外资合作伙伴中寻找突破口 。 面对这些风险点 , 我们该如何防范?
外资银行为配合美国长臂管辖对中国企业进行暗中调查 , 未经中国政府许可 , 将位于中国境内的人员和数据转移到境外 , 有法律人士指出 , 此举如果在2018年之后 , 可能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法》 。 此次针对美国对TikTok的制裁 , 中国商务部8月28日更新出口限制规则 , 调整发布了《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 , 就是对美国制裁的有力回应 , 及时保护了中国技术应用 。 我们还需要完善更多法律法规堵住信息安全漏洞 。
对出海的企业而言 , 在选择金融类合作伙伴时 , 应吸取华为教训 , 一是做好尽职调查 , 对陷入国际麻烦或遭受国际制裁的金融机构应提高警惕;二是在敏感国家和地区的业务 , 可以优先选择国有银行 , 提高金融安全防范意识 。
孟晚舟目前还在加拿大境内受官方控制 , 失去了一定程度的人身自由 。 华为坚持以法律手段证明孟晚舟清白 , 维护其权益 。 在8月17日最新的一次听证会上 , 孟晚舟律师要求公开逮捕孟晚舟前后 , 加拿大和美国相关部门在策划、沟通逮捕过程中的相关文件 , 这些文件将进一步揭示他们对孟晚舟的宪章权利进行了怎样的侵害 , 但加拿大政府以信息敏感、危及国家安全为由 , 遮盖了大量内容 。